自2025年大年初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上映以来,观影热潮便如海浪般席卷而来。截止到3月5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含点映、预售及海外票房)已超145.54亿元,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7、登顶动画票房榜榜首的亚洲电影。《哪吒2》凭借独具东方美学的视觉呈现和热血奇幻的情节设定吸引了不少观众纷纷“二刷”“三刷”。电影中细腻的情感表达和颠覆传统观念的人物塑造在大学生中引起广泛讨论。

全球电影票房总榜截图(来源:猫眼电影)
人性共鸣:挣脱偏见,不违本心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申公豹的这句台词在抖音平台进行病毒式传播,成为大学生群体讨论的热梗。在电影中,申公豹不再是传统神话中的反派角色,而是一个被阶层束缚的小人物。他天赋不差,勤奋修行,却因出身普通,在仙门处处受限。
2023级财政税务学院的于晨悦看过后有着他的思考,他认为电影中申公豹因身上有妖族标签,即使天赋异禀也难以进入十二金仙的候选名单的情节联想到生活中存在的歧视现象,例如残疾人歧视、地域歧视和职业歧视等等。2023级经济学院赵欣羽说:“一些高端的艺术圈子、金融投资领域,有时候出身和人脉关系很重要,新人很难单纯靠自己的能力挤进去。”对此现象她有对不公平待遇的气愤,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哪吒2》电影截图

赵欣羽接受采访
不同于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该系列的第二部中,申公豹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从盲目追求仙界认可,到逐渐认清现实,最终坚守了自我的本心。在这过程中是自我的成长与蜕变。时代潮流滚滚向前,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目追求“热门”,而是探寻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追寻自己的本心。
2022级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高润泽对此颇有体会,他想起大一刚刚入学时的考研热潮,在学院的每一届学生中,近乎60%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考研这一人生道路。在考研热潮的大环境下,他也选择加入“声势浩大”的考研队伍。幸运的是,在备战研究生考试的过程中,他逐渐看清自己的内心:“我发现我对自己的专业并不是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对读研这个事比较反感,也不太想在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上深耕。”高润泽逐渐明白了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我想追求的生活就是能自给自足,相对自由,同时还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学历。”他说:“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努力追求它,不要因为随大流而违背了自己的本心。”

高润泽接受采访
电影里申公豹的形象,打破了传统角色非黑即白的刻板印象。他并非生来邪恶,只因长期遭受不公待遇,心态发生变化,走上了看似“反派”的道路。但他的内心深处,对正义也有自己的理解,在关键时刻也会展现出善良的一面。“这世界既不是黑也不是白,而是一道精致的灰。反派这种事物,是要先在立场上的。”于晨悦说道。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讲师聂秋雨老师,研究方向为新媒体叙事与传播,她认为:“虽然申公豹打破阶层的意识和能力相对于绝对英雄主义哪吒而言较弱,但这也更契合普通人的抗争心理。”在申公豹这个角色身上,她看到的是曲折迂回但仍坚持对真善美追求的普通人。“大学生们面对强权和诱惑时,应坚持独立思考,并最终找到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聂秋雨说道。

《哪吒2》电影截图
亲情共鸣:解码亲情,代际共生
影片中,李靖以换命符诠释的"父爱如山"、殷夫人带伤坚持陪哪吒踢毽子的"妈妈陪你"、哪吒去玉虚宫前殷夫人的细细嘱咐,让年轻人联想到现实中的亲情互动。赵欣羽寒假打工期间,她的父亲每天都会接送她上下班。父亲知道她不爱喝牛奶,但是在她遇到了喜欢的鲜牛奶之后特意去超市寻找并买给赵欣羽。高润泽说:“电影里哪吒临行前她的妈妈一直在后面嘱托这一幕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让我想起了每次出行前我妈妈对我一遍遍地嘱咐。虽然哪吒表现的有点不耐烦但我感觉那一幕非常温馨和感动。”

《哪吒2》电影截图
对于敖丙选择离开龙宫的情节,高润泽深有共鸣:“孝顺不应是困守家庭的道德绑架,真正的成长需要向外探索的勇气。”敖丙的父亲是希望他留下的,但是他的父亲也清楚,敖丙是一个敢于追求自己理想的人。“我也是一个这样的人。我在不断成长,追寻自我的过程中,肯定不会忘记家庭,不会忘记父母对我的培养,但是我也清楚对他们的报答和孝顺绝不仅仅是一直在家和他们在一起并且父母也更愿意看到我们去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见识不一样的世界。”高润泽说道。

《哪吒2》电影截图
无论李靖夫妇还是貌似养育方式有所瑕疵的敖光,都体现出了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父母虽然看起来不大会养育孩子,但是他们也倾尽全力地给予了自己孩子全部的爱。尽管有诸多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为人子女,谁又敢说自己做的就那么尽善尽美呢?互相包容和体谅以及共同成长,才是最应该从这部电影中汲取的情感力量。”聂秋雨说道。
成长共鸣:突破迷茫,重塑自我
在电影中,哪吒的形象鲜明独特,与传统神话中的正义可爱形象大不相同,电影中的他是“魔丸”化身,通过乌黑眼圈、稀疏牙齿、力大无穷来塑造魔童形象。即使拥有不可一世、桀骜不驯的性格,哪吒仍会因为相貌而自卑不敢去见兄长,也会因为“魔丸”的身份而陷入自我怀疑。这种“内耗”的心理经常会在大学生身上体现。赵欣羽会因为学生会竞选失败而陷入个人能力和社交技巧的自我怀疑中。“当时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好,特别沮丧。”赵欣羽回忆道。于晨悦和高润泽都表示在中学时代因为成绩而陷入过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于晨悦认为:“自己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他人的评价只需当作建议或者批评,我们要明确对自己的认知。我才是自己生活的决定者,他人只是外人,没办法替我生活。”正如电影中哪吒的台词一样,“天生妖魔又怎样?是魔是仙,今后就得我自己来选”。

《哪吒2》电影截图
电影后期的申公豹开始走出迷茫,不再以仙界标准来定义自我,勇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对此,于晨悦说:“申公豹孤独是必然的。强大的前提便是独立,当你不需要别人认可,只需要自己走的时候你可能没有同行人。但之后你所开出的路,已经满是追随者。”
聂秋雨分析称,申公豹家族渴望"位列仙班"的焦虑,恰如现实中父母对子女"考编上岸"的执念,“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身的独特使命,这个使命需要靠自己不断完善对世界与自我的认知才能够触及并完成,而每个人的使命都是独特的,不可能每个人都与社会较固化的成功标准相统一,所以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去走出一条无人走过,但又是你的必经之路。”聂秋雨说道。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票根
“如果遇到迷茫,那只能说明对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坚定。我建议继续花时间去和自己对话,认清自己。”高润泽说道。“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将哪吒的个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精神正是大学生所需要的。面对各种焦虑和自卑等对自我认同有所阻碍的问题,哪吒的精神正可以作为一种指引,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比较的环境中,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哪吒2》电影截图
《哪吒2》作为现象级国产动画电影,它的成功离不开电影中创新的叙事表达和引发共鸣的情节设定。“反叛与成长”的普世主题、“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集体呐喊、理想家庭关系的探讨以及对自我认同的塑造等是引发大学生情感共鸣和情感认同的关键因素。希望大学生们不必拘泥于世俗的“成功学”,都能够勇敢地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记者:王心滢 金芮帆 孙雅茹 谢诺依)
【责任编辑:张惠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