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世说新语》:浅谈影响今人言行的魏晋风范
时间:2019-03-07 17:15:59

(新闻中心记者 果佳音)


    大约两千年前,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纷乱的政局下饮酒清谈不失本心,却不会于民生疾苦中视而不见。论才学,他们造诣深厚富有哲思;论文艺,他们各有所长技能绝世;论德行,他们狂放不羁却真挚待人……即便他们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瞥,却已成为今日史学界不可忽视的一块宝藏。透过《世说新语》这本书,或许你可以在其简练的文字中,感受到魏晋士人风范的洗礼。

    现代人生活在一片祥和的社会环境里,享用着高端设备与便捷服务,得知着即时甚至超前的信息。在一切尽可轻而易举地收入囊中之时,“自我”也在逐渐被遗忘。我们在猛然一瞬不知怎样表达最真实的情感,取而代之的是用于调侃应付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我们甚至忘记或不屑于礼仪与规则,认为随心所欲洒脱自在就好。其实,“文明”应随时代的进步变得发达而不是倒退,所以我们不妨停下脚步,通过《世说新语》里的几则故事,回头望望古人的一些言行举止,在一定程度上去弥补这些被时代所遗忘的疏漏,正视应有的自己。

    方正,指人的品行正直不阿,不为外力所屈服。贤良方正一直是我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书中“方正”一门,记载了魏晋士人们刚正耿直,不畏权威的一面。其中有一则更是强调了为人之信誉:陈太丘与友人约定时间一同出行,朋友却未按约定时间露面。当朋友赶到其家门之时,被其长子陈纪告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于是大怒曰“非人哉”。陈纪回之以“无信”“无礼”,友人便惭愧而去。当时陈纪才七岁而已,能有这样关于信誉和礼节的领悟,定是离不开家父对他的教诲。回看今日社会上或大或小之事,信誉的流失极为严重。小到朋友之间的约定与承诺,大到考试时的“小算盘”和老赖群体的所作所为……都说明了我们对于信誉的保有是多么重要。

    规箴,指对别人的言行进行规劝和告诫。书中“规箴”一门,体现了魏晋士人对君主进行规劝时的率真。在劝导过程中,我们又可认识到,做事需要认识与行动合一。其中一则讲京房规劝宠信宦官的汉元帝,以周朝末期国君任人不忠而导致国亡的历史启发君主“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遗憾的是,汉元帝虽有对前人的认识,却没做到自身反省,直接使西汉走向衰落。在今天,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一句空谈,只有把认识到的事情加勉于自己,才能避免为不良的后果埋下诱因。

    哲学大师冯友兰曾讲魏晋士人“有深情”。此深情或许不能用三言两语去诠释,它会出现在文章中的各个方面,或是代表着一种信仰,也或是一种执念。那样的感情放在今天已经不多见。例如“伤逝”一门中,王珣平素与谢安交恶,但却没能影响王对谢的敬仰。在谢安去世时,他专程登门哭吊,悲痛万分。又例如“雅量”一门中,嵇康即将被执行死刑,却丝毫没有面对死亡感到恐惧悲伤,反而后悔在有生之时没能将《广陵散》教予袁淮,以致《广陵散》从此绝迹……今天的人们,有几个又能做到不顾个人私心,“有深情”呢?

    笔者认为,虽《世说新语》所隔年代久远,而书中又难免会有一些故事出现以今人视角不能品鉴得通的道理,但这些不能成为否认它是值得传颂的经典的理由。用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古人之情,将古人之情用今人视角加以运用,我们做到融会贯通便足矣。以魏晋风范为镜,正今人言行之衣冠,不妨就从《世说新语》开始。

【值班编辑:孙雨蝶】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