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12.13,请用铭记的方式尊重历史
时间:2018-12-14 11:18:23

(新闻中心记者 果佳音)

 

    1937年12月12号,南京保卫战伤亡惨重,残余部队撤退失序滞留城内,由此打开了千年古都惨遭屠戮之门。

    2018年12月13日,是第五个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鸣警笛,降半旗。八十一载已过,虽今日国泰民安,国耻之痛仍不改。

    还记得历史书上刊载的画面吗?两个日本军官,一个瘦高,一个矮胖,带着一副得意洋洋的丑陋面孔,杵着刺刀,面对镜头。这是他们一时起兴,进行“杀人竞赛”的事实。“大日本帝国”的报刊将这件事当作无上光荣。践踏着生命决出的的胜利,真的光荣吗?


    还记得电影《二十二》吗?准确地来说,这是一部相当客观而真实的纪录片。经过导演艰难地众筹和协调,它终于得到了放上院线的机会。这是国内首部对慰安妇事件进行记录的影片,从拍摄完毕到上映,我国目前已知的在世慰安妇数量从三十二,变成了二十二。多少人是带着仇恨走进去,又带着温柔走出来。影片中的老人们从非人的折磨中侥幸逃生,又夹杂着肉体与心灵的伤痕狼狈一生,仅是为了听到致歉,渴望和平,原本干枯的眼窝里,又流下泪水。

    还记得著名学者张纯如吗?她拥有令人瞩目的高学历和令人钦羡的和睦家庭,各种资历都近乎完美的她,选择放弃安逸的生活,走上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详细研究。当史料一叠叠堆积,当真响一点点残忍地浮出水面,她崩溃了,选择在自己的车内悄无声息地开枪自杀……而她的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使日本追求政治大国之梦支离破碎。

    还记得你在纪念馆,各种媒体报道里看到的这些片段吗?当时的青年被刺刀穿过胸口悬挂在枯树上,无数无辜百姓被捆绑扔进等待填埋的土坑里,未满周岁的孩子微笑着的嘴巴却淌着鲜血,然而他已永远闭上了想要接触世界的双眼……

    ……

    国家为了记忆这场证据确凿,可又得不到承认的历史花费了巨大心血。上世纪九十年代,一面特殊的墙在南京落脚,上面镌刻着3000名遇难者的名字,时至今日,墙上的名字不断增添至10664个,更多亡灵与幸存者得到慰藉;2014年,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上确定了国家公祭日;今年,《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作为全国首部国家公祭地方立法被正式确立,不仅代表我国的法制道路进一步迈进,也代表着我国对于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越来越明晰。


    可是,有些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却选择将历史忘记。他们为了在网络上吸引眼球,冒然以这段历史作为调侃进行曲解。他们可以身穿侵华日军可笑的外衣,在文物旁若无其事地留影。他们可以不要脸面的当喷子,用当年国家被侮辱的称号“支那”等言语在公共评论区耀武扬威……他们,大可配得上外交部长王毅斩钉截铁的一句话“是中国人的败类!”

    笔者认为,当国家的重担与未来已经摆在我们身上时,作为新青年的我们,应该对历史报以铭记和尊重的态度,并且尽力去维护。一名湖南常德细菌战的受害者曾在采访中亲口说到:“我怕受害者都去世后,这段历史没人知道。”没人知道的原因,不单在于肇事者一方拒不承认,用各种手段抹杀历史,最怕是作为受害一方的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将历史忘记。中国的青年们,请清醒,当历史被忘记之后,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会成为没有骨气的民族,我们将再无底气去担负“中国人”这个称号,中国,将再无尊严可言。因此,我们绝不能用漠视的姿态去面对如此悲痛的历史创伤。

    12.13,让我们用铭记的方式,尊重历史。


【值班编辑:杨婧雯】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