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王子祎)
知乎上对《皮囊》的介绍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蔡崇达,中国八零后新生代作家,他“小镇-县城-地级市-大城市”的发展过程正是中国许多年轻人正在经历的,所以他笔下的《皮囊》并不是一本有多大代沟和距离感的书,或者说它本身就很80后,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这本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家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阿太,没什么文化,却偶尔也能讲点文绉绉的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是阿太教给黑狗达的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书名虽为皮囊,可真正讲“皮囊”的只是阿太的这一个故事。中风八年最终离世的父亲,在家庭困顿时期仍执意要修房子的倔强母亲,没钱购置嫁妆的姐姐,还有最终挑起家庭大梁的黑狗达,虽然这一家人的一些做法因地域文化差异让人无法理解,但始终觉得,这一家人都活的很硬,很坚韧。
第二部分:写童年人事。无论是幼年时遇到的张美丽、两个阿小、文展,还是大学时最好的朋友厚朴,在蔡崇达的笔下,他们都是悲哀的。每个人物都很鲜明,每个故事都很让人感慨。这些个人物,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射影,毕竟,这些自恃是天才,最后泯然众人的剧情也一直发生在我们身边。但这几篇故事,作者的嘲讽意味颇重。他干脆直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笑看别人的天真和愚昧。阿小,文展,厚朴,每个他似乎都能看透,却不愿说透,直到对方认清现实,屈服于现实,再来感叹一句“我们大概都一样”。
第三部分:写作者而立之年的点滴感悟。或许是作者三十年的人生阅历尚且不足,亦或是作者的成功、成名之路走的实在踏实,他抑制不住的想要卖弄自己的成功生活,不过是谦虚地标榜自己罢了。
阅读这本书时,不禁思考:这究竟为散文?小说?亦或是自传体?如作者所说,十一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给他带来了可以面对自我、面对自己在乎的一切人的笔力。但正是作为一名记者,他习惯性地从第三方角度去叙述,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无不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疏离感,这些事虽是作者所经历过的,但他更像一个置身事外的冷眼旁观者,永远在旁边观察,看得透彻却从不参与。
《皮囊》是一部随笔作品集。显然这本书并不是作者在某个特定时期一次性完工的,这种不舍弃当时年纪的篇章,还选择性地将它们与新作拼凑在一起的做法,非但没有显得突兀,反而更加连贯真实了。与其用拼凑来形容其作品,不如说它是作者人生的标点集合,让不同时期的作品糅合在一起,更能看出作者心态和文笔的变化。从此处看来,它是完整一体的。
【值班编辑:王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