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刘欣阳)经五年终于回归的《庆余年2》,从开播至今始终处于话题的中心。网络剧《庆余年》改编自猫腻同名科幻历史小说,讲述了某大学文学史专业的学生张庆(张若昀饰)熟读古典名著,但他用现代观念剖析古代文学史的论文命题不被叶教授(袁泉饰)所认可。为了让叶教授成为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张庆决定通过写小说的方式,阐述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本剧主线由此引出:一个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张若昀饰),在经历家族责任、江湖历练、庙堂沉浮的种种考验与磨砺后,仍秉持正义与良善的原则,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传奇。剧作既根植于传统文化,又超脱于传统历史小说,是一部极具东方古典气韵和现代意识的力作,致力弘扬珍惜当下美好,不忘初心的中华传统价值美德。
《庆余年》官微发布群像海报
《庆余年》深刻洞察了年轻一代的精神所需,并使用“大IP改编+宏大价值观传播+轻喜剧”的独特方式,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讲述权谋之争与人物成长历程,在喜剧外衣下表达着对人性的思考,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构建出一幅契合当下年轻人精神观念的影视图鉴。
赏古典美学,显传统文化
“庆余年”这三个字,挪用自《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小说正文多次引用《红楼梦曲·留余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这首颇具因果报应色彩的曲子出自《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意指因王熙凤曾接济过刘姥姥,因而其女巧姐获得了好报。《庆余年》将此曲作为小说的主题意蕴所在,不只是对《红楼梦》这样的伟大小说的致敬,还暗示了主人公范闲曲折的人生经历,表明玄幻世界的规则仍是“有因必有果”传统文化逻辑的一种接续。
《庆余年》第一季中,范闲身陷抄袭风波,在祈年殿上赋诗百余首名震朝野。“朝堂斗诗”这一幕,让古韵之风以独特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于时空绵延中再现了华夏千古风流。从最初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悲愤豪迈,到最后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落寞,烘托出他作为“穿越者”的孤独与自傲。亦浪漫瑰丽亦壮志豪情的诗词曲赋再一次震撼后现代文明,让观众从另一角度真切地感知文采耀目的精神故乡。
《庆余年1》:范闲祈年殿斗诗
第二季春闱篇,尽显古代儒家文人学子百态。春闱备考期间,有人临街挑灯夜读,有人勤工俭学,亦有人作为高官门客,坐等其成。考场是高位者的一盘棋局,底层人们明白这场游戏的规则,却仍然选择入局,就好比剧中平民学子杨万理(刘同饰)所说:“这世上,总要有人撞个头破血流,如果我要是金榜题名,这血是不是溅得高些,这声响是不是大些,这听到的人是不是多些。”表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对国家百姓的担忧。而身为二皇子李承泽(刘端端饰)手下的杀手范无救(冯兵饰),手执刀剑,却也有一颗希望参加春闱的心,深受儒家“入世”思想的影响。
放榜之时,不同年龄段的书生—年少、中年,亦或是老年,他们身着布衣,眼里却充满希望。其中一幕是一位老人在金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过于激动而晕倒,这又何不是一种“范进中举”。正是有了范闲这些追求公平之举—制止舞弊乱象、更正金榜名单,这次春闱才显出真正的意义。
《庆余年2》春闱篇经典镜头之一
除剧情叙事之外,剧中还多处展现了东方古典美学的独特气韵,比如:镜头展现出来的古典建筑之美、范闲和林婉儿(李沁饰)大婚时的仪式美,以及宫廷礼仪的规范和民间礼仪的多样性、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还原等等。
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第一季中,范闲牛栏街遇刺,滕梓荆(王阳饰)为保护范闲与程巨树(张恒瑞饰)搏杀而惨死,激发了范闲要伸张正义、进入朝堂的决心。第二季中菜农老金头(王建国饰)的死更是让范闲决心要在庆国官场扫清贪腐、重现母亲“人人生而平等”的遗志,剧集从这里开始了范闲真正的“庙堂之旅”。经过抱月楼一案,为整顿朝堂贪腐问题,在你来我往中互相认可的都察院御史赖名成(毕彦君饰),被庆帝(陈道明饰)杖毙。范闲在大起大落中深刻感受到庆帝的“天威难测”,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执念也随之加深,实现了人物的关键性转变。
在第二季中,邓子越(余皑磊饰)与范闲相互试探的这一场戏,一组连续的长镜头加上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台词功底,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刚入鉴察院时的邓子越慷慨激昂,院里的不公之处都被他指着鼻子骂过,现如今他只得无奈说:“属下懂得做官不可特立独行,该当与光同尘啊。”邓子越虽然表面上已经被职场同化,但内心依旧坚持原则,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范闲一句“我就是你的靠山”,揭开他的伪装,唤醒他内心的正义与傲气,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庆余年2》第九集片段
编剧王倦介绍,“剧作的第一季介绍故事的世界观与主要人物,内核是范闲发现世界真相、想要寻找自我的过程;新的一季故事开始走深,范闲想为改变他所身处的世界向善付诸行动。”曾经,范闲的母亲叶轻眉(顾语涵饰)努力过。她留下的碑文上有一句“无不白之冤,无强加之罪,遵法如仗剑”,这源于叶轻眉所追求的法治社会,她当初成立鉴查院即是在异世界抛下了锚,最终为此付出生命,理想搁浅。如今,和母亲拥有同类灵魂的范闲以现代文明的思维孤身挑战庞大的封建体系,没有“开挂”的人生,每一步都在刀尖行走。
剧中范闲的扮演者张若昀在谈及所饰演的角色心理变化时说:“第一季中,初来乍到的范闲遇见母亲留下的石碑,虽认同但更觉碑文所述过于理想化;第二季,他在困局中渐渐走向和母亲一样的道路,为世界的改变而努力,哪怕改变一丁点也是好的。”
《庆余年2》:范闲与鉴察院石碑
如果说第一季讲述的是翩翩少年挥鞭策马,驰骋江湖之梦,那么,《庆余年2》则更趋向于去深入探寻剧中世界的本质,向观众展示更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也说明《庆余年2》在立意上更上一个台阶。在古装剧的外衣下,内里却是更多的聚焦于“现代”与“封建”之间思想的交锋。当理想与现实碰撞,范闲开始更多地探寻自我、逐渐觉醒。正因为他已经见证过民主、公平、正义的时代,于是他更想创造出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而这,也是他探寻本我的人生命题。
白衣过泥潭,世故里浪漫
一众身穿灰袍官服、头戴官帽之中,白衣少年一头卷发、头戴华冠,回头一笑,意气风发,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勇,亦是百官之中一股清流。
《庆余年2》:范闲回眸
第一季中,范闲进入北齐境内,他直接在街市插旗挑衅,立于车顶而行,一方面,是应对北齐百姓的敌对情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暗示暗探传递消息,聚合谍网。王启年(田雨饰)不懂他此番行为,范闲答道:“迷雾里寻不见人,就把自己化为灯塔。与其自己一个一个去找,不如告诉他们,我来了。”作为另一时空的“天外来客”,他的思维观念与整个世界格格不入,即便如此,他仍不曾妥协、认输。而是在那样处处讲尊卑、时时耍心机的社会里,咬牙硬抗,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前进之法。
除了主角,更令人感动的还有剧中的那些小人物。第二季中,范闲好不容易帮老金头要到名帖给了他五百两让他去抱月楼赎回自己的女儿。但是最后五百两被侍卫抢了,人也死在了抱月楼门口。告知范闲的时候却说:“死的只不过是个卖菜的”。就跟滕梓荆死的时候一样,被人轻飘飘地说一句:“死的只不过是个护卫”。满朝文武,都察院最穷,赖御史也穷。这样一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因公事有求于范闲而登门拜访时,提着的几包红枣,是他认为最好的补品。就这么一个一生都在倔强追求廉洁的人,最后却因触犯了庆帝的底线而被国法廷杖处死。长夜难明,舍命点灯。可能对赖御史来说以死明鉴就是他生命最后的价值。这些小人物虽非主角,没有主角光环,但他们有的为保护范闲而死,有的死于坚守心中的信念,而有的,却只是大人物争斗中被无情碾过的众生,看似就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普通角色,也同样承载着整部剧的立意。
《庆余年2》:金老头进抱月楼前
剧集的开端以剧中人物张庆之口表明《庆余年》这本小说在于呈现古代制度与现代思想的碰撞,主题是“假如生命再活一次”,当叶教授问到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时,张庆回答道:“每一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想过重活一次,因为人生总是有太多遗憾,所以这故事真正的意义,是珍惜现在,为美好而活。”
“珍惜现在,为美好而活。”这样宏大的命题好像难以用具体事件去描述与证明,很容易变得空洞乏味。而这部剧,真正的主题却在于细节的建造与处理,很容易让人们在细枝末节之处去相信主题的真实性,观众自然而然地受到影响,就会产生共鸣。无论是范闲与林婉儿的爱情线、与庆帝之间的父子以及君臣间的纠葛与恩怨,亦或是其他角色之间复杂的纠葛,这些情感与智力的交织,都为剧情更加扣人心弦、故事更加丰满立体贡献了巨大的推动力和深刻的内涵,使得整部剧集上升为对人性、道德、情感的深刻探讨。
以范闲为代表的主人公形象,凝聚了普通人对梦想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社会正道坚决捍卫的共有情怀,同时弘扬了扶危济困的中华传统美德。《庆余年》第二季以鲜明立体的角色群像,搭配跌宕起伏、笑中带泪的情节布局,在轻松诙谐的叙述中深藏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和理想主义的礼赞。
【责任编辑:孟德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