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孙英莲)
近日,一部名为《如何读懂经典》的新书在各大售书平台上颇具人气,相较于中文译名,其英文书名更为直白地道出了主旨:“如何跟人讨论你没读过的书。”
“如何读懂经典”,表面来看是读懂经典的方法技巧,是帮助人读经典,有益于提升文化素养的好书。然而“如何跟人讨论你没读过的书”,却是没读过经典却做出的用经典来显摆自己文化素养极其虚荣的行为。
这一书中对《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这些“难读”的经典名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罗列了其中的典故、名言、经典桥段,还穿插着许多“贴心”小伎俩,手把手地教读者怎样在别人面前谈论一本没读过的书,且不会“穿帮”……用该书广告上的话说,这本书是专门针对“想读总也没时间的人、因没读过的书太多而有焦虑的人、每次翻不到10页就不支倒地的人”,为之提供一套“高效阅读”的方案。
的确,在某种意义上,《如何读懂经典》确实对应试教育压迫下的学生有帮助,为他们节省了时间去了解名著、提升素养。然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读书是要理解自己,追寻心灵之光。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言,“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仅仅为了显摆,为了虚荣而读经典,那么真的是时代的悲哀。
据我看来,关于读书的目的,宋代的诗人和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所说的话极妙。他说:“三日不读,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他的意思当然是说,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经典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有人又说社会浮躁,面对高竞争高节奏的生活难以沉下心阅读经典。我以为不然,所谓“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一杯香茗,一卷经典,偷得半日闲散,能在纷扰的世界中寻得一份宁静,不也是一种难得的境界吗?
一个人读书必须出其自然,才能够彻底享受读书的乐趣。他可以拿一本《离骚》或奥玛开俨的作品,牵着他的爱人的手到河边去读。
如果天上有可爱的白云,那么,让他们读白云而思考着经典吧,或同时读经典和白云吧。
【值班编辑:李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