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评说】《人生七年》越真实越残酷
时间:2017-11-17 16:23:01

                             (新闻中心记者 张佳琪) 
    
    每个人的人生就像一场电影,剧本是空白的,想怎么演主动权都在自己手里。所以我们都是从张白纸开始,最后各自完成各自的剧场。看了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追拍的英国不同阶层的14个人为题材的纪录片《人生七年》,我终于懂了这些话的含义,也懂得了理想再丰满,终究也难敌现实的骨感。

    片子一开始就提到《圣经》上的一句话,Give me the child until seven and I will give you the man,跟中国的谚语“三岁看小,七岁看老”非常类似,这也足以证明,任何的地域文化终究脱轨不了固定的人生宿命。其实,影片一开始传达的主题并不是验证一个人7岁的时候展示出来的品行是不是能决定其一生,导演Michael Apted其实最想证实这样一个观点: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之间缺乏流动性,下流社会的人很难通过自身努力打开通向上流社会的门。然而,故事的发展似乎远远超过了导演的预料。

    对于影片的定义,无非就是真实的人生、残酷的现实。而片子里的事实似乎确实是这样的。底层的Tony、Jackie、Simon等,无一例外的早早辍学结婚。而上层社会出身的Bruce、Aundiew、John则顺理成章进入私立中学,留在上流社会。当然,也存在想探求月球秘密的Nike,虽出身农村却成为威斯康大学的教授。但是,相对于社会,相对于出身,个人能力有时候只能是沧海一粟,至少在统计状态上是这样的。我们的未来因为有机遇的挂钩,而充满无数的神秘。小时候总是谈理想,那时候拥有着雄心壮志,憧憬无限。长大以后,又忽然深陷迷茫,不知所错。有时候会羡慕纪录片里的主人公,老去时还可以回过头来看一下当年略显青涩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己,而与出身底层的Tony、Jackie相比,我们还是受着上天眷顾的幸运儿,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许社会阶层,家庭背景,总会有一个影响到我们的未来。我们解决不了出身的高低贵贱,只能决定自己人生的质量。

    其实属于自己的那场电影如何演,关键还是在自身。无论现实多么残酷,奋斗终将是人生中亘古不变的法则。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独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忍,它不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童话,没有一点点人间疾苦,这个故事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这个故事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值班编辑:丁超】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