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大学生应警惕传销陷阱
时间:2017-10-10 17:06:39

(新闻中心记者 李冬雪)

    7月14日,东北大学的16级毕业生李文星在天津市静海区G104国道旁水坑中被发现。经警方调查发现,死者李文星于2017年通过求职网站寻求工作,不料却误入传销组织,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传销是一种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犯罪行为,其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他们怂恿被游说的对象交纳钱财,美其名曰为“投资”,其实不过是空头支票而已。传销组织者会对加入成员进行“洗脑”,不断向他们传输加入组织就可以轻轻松松挣大钱的思想。可怕的是,被“洗脑”的人员会按照“公司”的指示,发展下线以形成一个上下级的组织链条,而这些下线往往都是传销人员的亲人或是朋友。一旦加入传销组织,传销人员就会没收他们的财物并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传销组织所针对的目标人群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点:在心理上,他们对现状极度不满,迫切寻找机会达到一夜暴富或者其他目的;在经济上,他们绝大部分不富足;在文化层面上,他们绝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但是高学历人群的占比也不断增加;年龄上来说,18岁至40岁的人数最多,且呈上升趋势。

    从李文星案件上来看,他毕业于985名校,文化水平不低,为什么会踏进传销的陷阱呢?值得注意的是,李文星属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处于求职阶段,急于寻求职位并缺乏相关社会经验的他十分容易成为受骗者。这样的悲剧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情况并不少见,2017年8月4日,湖南籍女大学生误入湖北传销组织,被劝说时情绪激动落水身亡。近年来大学生落入传销组织的事件屡次发生,我们不得不思考:大学生应该如何防止落入传销组织呢?

    首先,我们应该摆正心态,面对找工作问题时,不能眼高手低,急于求成,面对一些“高薪职业”时不要丧失了辨别能力,应该冷静和理智地思考。寻找工作时应该秉持着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不能继续让自己的思维和态度停留于大学的象牙塔内,更不能妄图一步登天。其次,在辨别招聘信息时,我们应该擦亮双眼,不论是对在校大学生还是应届毕业生来说,过去的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处于校园中,社会经验相对不足,所以在面对一些具有诱惑力的职位时要擦亮双眼,提高警惕。另外,鉴于很多大学生正是听信了身边一些亲戚朋友的介绍才误入了传销组织,因此旁人在向我们介绍工作时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细致地查阅被介绍公司的资料,摸清情况,尤其是外地的工作单位更要慎重,切不可贸然行动。最后,大学生通过求职网站寻找工作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网站。

    笔者认为,尽管现今社会就业压力大,机会稍纵即逝,但面对选择时还是要擦亮双眼,仔细辨别,提高警惕,莫让传销伤害了你我!

【值班编辑:刘姣】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