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龙钰旖)
5月12日起,全球电脑用户遭遇新的病毒大范围入侵,一款“比特币病毒”迅速席卷全球,呈现出爆发态势,我国众多高校内部的校园网也未能幸免,众多师生的电脑文件被病毒加密,需要支付高额的比特币赎金才能解除。
这款勒索病毒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强,能够在数小时内感染一个完整系统内的所有电脑,黑客可以远程控制病毒,向用户索要赎金,一次索要5个比特币,折合人民币为5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查杀方法。
随着“勒索病毒”肆虐我国多所高校,这不禁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中国高校会沦为重灾区?为什么病毒可以在中国如此放肆?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但我国国民整体的网络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熊猫烧香”、“灰鸽子”、“爬行者”这些都是曾令我们束手无策的病毒,在网络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吃过不少亏,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从本次病毒肆虐事件来看,整体国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并没有质的飞跃。
没有网络安全意识,又何谈“互联网+”呢?在笔者看来,我们需要有效防范病毒的手段和处理杀毒的高级技术,如果不这样,那我国教育信息化道路势必要遭受更大的损失,吃更大的亏。
从本次我国高校成勒索病毒重灾区可以看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暴露出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固然很高,但却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管理。我国大部分高校依旧采用XP系统,没有及时关闭教育网445端口。尽管微软公司已经推出装有安全补丁的win7、8、10三代,但由于一些高校没有及时升级系统,安装补丁,才导致勒索病毒的进一步泛滥。
但并非所有高校都是如此,值得乐观的是,一些著名高校就并未遭受攻击,如北大及时采取紧急防范,清华大学提前封闭445端口,北科大早在10多年前就封闭了445端口,正是由于这些高校具备极高的网络安全意识才保得平安。
笔者认为,未来的教育势必是互联网教育,即信息化教育,那就需要我国各大高校及时完善针对网络安全的有效预警和紧急防护机制,最大程度地保护师生的切身利益。
【值班编辑: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