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朱宇童)
3月25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双选会在韶华路隆重举行。从上午八点企业陆陆续续进驻开始,韶华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就从未停止。除了应届毕业生外,还有许多大三大二甚至刚入校园的大一同学们,他们希望通过双选会了解社会当前的就业情况和部分企业招人及待遇问题,不得不说这是在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的一种未雨绸缪行为。
当然,最急的肯定是还在找寻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了,采访中许多人都表示出对毕业后工作何去何从的担忧——身边部分同学已经早早找到了工作或者通过了研究生考试继续深造,而现在又是三月末,离毕业之期越来越近,难免有一种迫在眉睫之感。但是,急切也并不代表“饥不择食”,记者注意到在各个企业点徘徊的应届生投简历时也是做了一番考量的——部分招聘单位桌前排起长龙,而部分却鲜有人问津。而即使是排长龙的招聘单位却也并未收到许多简历,部分招聘人员表示其实大部分同学都是排队咨询工作环境等问题。理性就业、慎重就业的确是必须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企业颇受欢迎,而有些企业却鲜有人问津呢,难道只单单是薪酬问题吗?采访中,部分同学确实将薪酬问题列为第一考量,但也不乏有给出其他答案的——今日头条和蒙牛等知名企业排队的同学大多表示觉得大企业能够带来更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更宽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他们兴趣十足的重要原因;诸多财产保险等金融企业门庭若市,则是因为许多金融经济专业的学生看重其专业对口,学有所用。当然也有许多企业是因为独特的宣传方式吸引到部分同学驻足的,这样看来发宣传单什么的确实out了,有的企业抓住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热点做了宣传展板,有的企业紧跟时代潮流推出扫二维码投简历送小礼品等等。
热门的各有各的吸引力,冷门的也有其冷的原因。问到为什么这些冷门企业不合他们胃口时,有的人认为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不够吸引人——“都是些销售员、环保员等职位,感觉自己学不学四年都没关系了。”;有的觉得薪水过低——“2700一个月实在难以维持我的生活开支啊。”;有的则是因为双选会中其他同质化的岗位竞争而显得冷门的,往往因为一些条件不如其他企业同岗位的而为人所忽略。对此,部分招聘单位也在采访中表示无奈——“大学生刚毕业工资低是正常的,进来后工作时间长了肯定会涨工资的啊。”,“其实青蛙绿豆对上眼的很少的,大多还是要磨合的。”。同时,记者也观察到许多企业挂在上边的招聘需求都有水笔改过与添加的痕迹,看来招聘方对这次双选会也是下了苦功夫的。
不过也正是双方在双选会上摩擦磨合,让应届生更加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也让用人单位更加了解应届大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的权衡要素。记者认为,双选会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双方互相了解,毕竟简历可以到处投放,但和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却是少之又少。所以,冷门与热门都无需在意过多,这恰恰折射出大学生对自主择业的进一步理解。多样化的生物才能构成良好的生态体系,良好的求职场体系也正如此。当然,对于初次找工作的大学生来说,记者还是希望不要苛求完美的、称心如意的工作岗位,先就业,再择业,应该是我们大学生的最好选择了。
【值班编辑:朱宇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