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私立学校也需要“有教无类”
时间:2017-03-13 15:15:52

(新闻中心记者 刘项楠)


    近期,广州某私立学校在招生通知中出现“孩子父母需本科以上学历”的条件,校方称“是要挑选家长,(教育)理念需和我们一致”。对此有家长质疑,这违背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理,也有人称毕竟是私立学校,个性化要求可以理解。

    “有教无类”有两种解释,一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二是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贤,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有教则无类”。而这所学校对于“孩子父母需本科以上学历”的要求,首先违背了有教无类的第一种解释。不管什么人都有权利受到教育,与贫富贵贱无关,与父母的学历也无关,每一个渴望受到教育的人都是平等的。如果父母的学历低,可是希望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孩子自己也有上进心,有学习的天赋,而学校拒收,这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的流失;如果父母的学历高,可是孩子不学无术,这样的学生即使入学也是无用之才,则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显然,仅仅通过学历不能衡量一个人,父母的学历更不能决定孩子人生的道路。而有教无类的第二种解释,强调了教育的结果,通过教育可以把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变得无差别,变成社会的人才。所以此学校就更没有必要在招生时如此煞费苦心了。

    此外,有一些网友认为“毕竟是私立学校,无可厚非”。“私立学校”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指由私人或私立机构投资,由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批准,教育和政府的结合,解决更多侧重于教育公平问题的学校。私立学校是教育和市场的结合,也许有的在生源、师资、办学经费等方面存在问题,也许招收“父母是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也许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家长的理念可以和学校一致,教育工作可以得到家长更好的配合。但是,带着有色眼镜招收学生,却是违背了私立学校成立的初衷。

    私立学校同样需要“有教无类”。一是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优秀美德。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的“文化下移”现象,把文学艺术传授于社会的每个角落;二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体制的变革,教育理念的改变……私立学校更应该与公立学校优势互补,维护教育公平,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机制,从而更好地解决教育的质量问题。

    笔者认为,私立学校也同样需要“有教无类”,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坐在教室里读书,让祖国的每一朵花都能得到最好的呵护!

【值班编辑:刘丹】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