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一二·九,一个民族永远的记忆
时间:2016-12-12 15:37:16

(新闻中心记者 施梦扬)

    在中国,只要有硝烟,就有勇士;

    在中国,只要有需要,就有脊梁;

    在中国,只要有青年,就有希望。

    当历史的车轮碾到12月9日的时候,身为青年的一代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天,不会忘记那些在敌人恐怖高呼下依旧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青年学生。

    八十一年前,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活动,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他们在滚滚硝烟的弥漫中,在声嘶力竭的呼喊中,热血澎湃,沐浴着枪林弹雨,为了伟大祖国的团结和平而奋力抗争,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浴血奋战,为了炎黄血脉的传承延续而前仆后继。是他们,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振臂高呼,促使了反动派的妥协;是他们,在民族生死的毫发间,热血横洒,促使了民族的觉醒;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和大无畏的精神,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真谛。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它配合了红军北上抗日,促进了国内和平及对日抗战,也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它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如今,虽已过去八十一个春秋,但这段历史从未被尘封,那些呐喊与奋斗的先躯以洁气锤炼出的飒飒长剑,以碧血铸就的巍巍丰碑,已变成一首历史长歌,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奋勇前进、继续努力。今天,让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共同回顾八十一年前那个灰色的年轮,缅怀那些投身民族救亡运动的爱国青年,在铭记学生们的爱国热忱和奋不顾身的救国行动中,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斯大林曾说:“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青年应当接替我们老年人。青年应当举起我们的旗帜直到胜利的终点。”的确,青年是国家之魂,是民族脊梁,更是国家的未来。在新时代的召唤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呼唤着更多的先进青年投身其中,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我们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发展的使命,激励自己,警醒后人,用行动爱国,努力工作,认真做人,心系国魂,发扬“一二·九”精神,描绘时代蓝图,尽展青春风!让我们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己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党的带领下,让青春焕发出美丽的光芒,用凌云的气魄开创新时代的辉煌。

【值班编辑:李雪】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