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李一琪)
张爱玲曾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书的开篇中说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就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七月和安生就像是白玫瑰和红玫瑰,虽然有着不同的颜色,却都在家明的生命中绽放。
电影开头是《七月与安生》这部连载小说在网上人气火爆,但是出版社并不能联系到这本小说的作者,只能找到文中描写的女主角安生,可是现实中的安生说她并不认识七月。随着这本书的记载,时间回到十三岁那年林七月和李安生相识的那一年。七月有个美满的家庭,安生却自幼丧父,两个人在学校中相识并成为好朋友。高中时,七月情窦初开爱上了家明,还把他介绍给在酒吧打工的安生。在一次三人爬山途中,家明向安生表白,安生拒绝了他,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七月看在眼里。没过多久,安生遇到了一个自称爱她的吉他手,安生决定跟着他去北京流浪,家明得知此事后,送给安生他贴身的玉观音。七月在车站给安生送行的时候,安生在即将行驶的列车上哭着对七月说:"你要我留下来我就留下来",可是七月看到了安生脖子上的玉观音,那句挽留始终没有说出口。
七月的不挽留,是因为她发现她最爱的只有自己。安生在北京流浪,在爱情里挣扎;七月和大多数人一样循规蹈矩地上学、工作,期待着和家明结婚生子。某一天,安生回来了,有着不同人生轨迹的两个人对人生和事物的看法已经产生了分歧,两个人发生争吵并再不联系。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有的人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陪我们走一段路然后挥手告别,不论我们愿不愿意,都只能接受。有的人只是经过了我们的生活,途经了我们的绽放,彼此有过回忆,就足够了。
但是故事并没有就这样结束。没过多久家明在北京遇到了安生,安生无处可去被家明收留,七月来到北京却发现安生和家明在一起。争吵之后,安生离开了,七月准备和家明结婚,但是结婚前一晚家明却逃婚了。七月在流浪时,看到了幸福的安生就放心得离开了。但事实却不像开头说的那样,当初逃婚是七月让家明逃的,她不想和不爱她的人结婚,在她见到已经平定下来幸福的安生后就选择去流浪。但是其实七月在找安生之前就已经怀上了她和家明的孩子,她也没有去流浪,而是产后大出血,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来,安生用七月的口吻写下了《七月与安生》这本书。
刚开始很难接受七月让家明走的这个事实,年轻时候爱过的那个人怎么能这么轻易就放手呢,可是后来才明白,那些注定要离开的人,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还停留在身边,也许曾彷徨过、犹豫过、挣扎不舍过,但是至少在他内心深处萌生出了想离开的想法的那一瞬间,他认为离开才能过得更好,那么就应该彼此放过,成全各自的幸福。
这样看来,做下这样的决定的七月和曾经的安生好像。
有时候七月是安生的影子,有时候安生是七月的影子。
我想要变成你,你想要变成我,我们都是同一个人。
七月和安生代表了生命中的两种形态,温顺与叛逆;简单与坎坷;心机与单纯,甚至是七月外表温和内心强硬,安生外表强大内心温和,都是生命的一体两面。七月与安生就像是某个年龄段女性的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一个是安静的漫不经心,一个带着野心和欲望,有力坚定。一般人都是七月那样的乖乖女,但是都渴望做敢爱敢恨说走就走的安生,与其说是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的故事,不如说是理想和现实与自己的对话。书中的七月并不是七月,安生也不是安生,因为书中的七月与安生并不存在,一直活在书里,而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一直活在现实世界里。
我没有类似的经历,却也在看完影片的时候哭得撕心裂肺。在这一生中,能遇到互相了解的人就很不容易,能有像七月有安生、安生有七月那样的感情更是奢望。都说女人会在爱情里自私,可是我从两个人和家明的情感纠缠中看到的还是七月和安生对彼此的珍惜。经历了这么多,所有的自私和矛盾都在安生签下七月的死亡通知书的那场痛哭中消失,安生哭得很丑,却也恸人无比。
安妮宝贝说:“女孩可以走的路很多,人生折腾点未必不幸福,只是很辛苦。”成长就是这样,梦想往往被残酷的现实摧毁,可是时间很强大,它不管你经历了怎样的痛苦,不管当时的你被现实折磨的怎样的痛不欲生,咬咬牙,等一等,时间就会抚平伤口,然后慢慢教你去忘记。七月的妈妈说:“女孩子不管走哪条路都会辛苦的。”、“女孩子长大要经历很多不舒服的事。”女孩的成长中爱情和友情都是必不可少的, 就像安生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七月卸下了包袱说出压在心里的话,只希望在长途跋涉中,在翻山越岭中,所有的真心都不会被辜负。如今的我们正值青春,有着满腔热血,虽然选择的路会很辛苦,可是只要感到满足,走到哪里都是幸福。
【值班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