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大学生求职:谈待遇不及兴趣
时间:2016-11-25 15:01:32

(新闻中心记者 范军妮)


    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校毕业生公益供需洽谈会于11月20日和2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2.1万本科生参加。今年是“95后”首次登上求职舞台,可能由于成长环境的关系,与往届比起来,“95后”求职者们显得更有想法,他们希望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并非只是看中单位的性质和待遇。

    由此可见,在众多类型的企业中,互联网企业显然更受“95后”求职者的青睐,因为互联网公司的氛围是轻松的,包容的,更能与当下的流行文化相结合,更有利于年轻人发挥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正是传统企业所缺少的。常州的一家跨境电商运营公司HR 负责人孙燕表示,招聘的重要考量之一就是创新意识,这是他们最期待从“95后”身上发掘的能力。

    大部分“95后”毕业生能够不盲目的追求高新,而是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却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部分大学生职业路径并不清晰,选择工作随意性太强。许多招聘者表示,部分“95”后求职者的求职准备不足,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求职意愿,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好像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可见,“95后”求职者虽然想法独特有创新思维,但思想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因素,还需要企业的引导。

    就今年的就业大数据来言,2016年的就业形势比较复杂、非常艰巨。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比去年增加16万人,青年就业群体加起来达1500万左右,就业竞争压力可想而知。这是“95后”求职者所必须认清的趋势,有想法固然是好事,但脚踏实地,明确目的,有清晰地职业路径规划,为竞争全力做准备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或许毕业后工作并非是唯一的出路,但在求职的态度上模棱两可,左右摇摆却有可能断送了你的出路。南信大滨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小陈看到软件研发领域有发展,也想转行当程序员。阿尔卑斯无锡研发中心的何老师诚恳地提醒他,“职业路径一定要清晰,如果没想好,千万不要随意决定。”

    笔者认为,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95后”求职者思维开阔、善于创新,十分有利于融入如今的大环境,但在巨大的竞争压力面前,在心态上踏实平稳,在行动上有合理清晰地职业路径规划,方能使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值班编辑:田斌】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