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范军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困扰人们的早已不是温饱问题,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已愈渐突出。在大学校园里由大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而心理健康问题却成了困扰大学生的一项大难题。
一项最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显示,20.3%的受访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焦躁、自卑,社交退避得一系列的问题。究竟是何原因导致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呢?笔者看来,原因主要有二。其一,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大学生在成长中缺乏爱,导致内心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其二,自身情商不佳、心灵自闭带来的成熟困惑。自身性格也是导致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尤其进入大学之后,社交场合增多,日常生活多与社会、朋友圈渐渐接轨,性格上的闭塞使得内心的心理压力逐渐加大。
综上所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多方面的关注,这也是教育上的一个常态化措施。18到25岁期间正值青春期的后发育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在脱离校园、走向社会的阶段徘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实究其根本来讲,就是需要找到合适的心理疏导和自我排解的方法。
首先,在大学校园中设立心理健康课很有必要。一方面,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及时跟踪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存在问题,并及时给予疏导。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处理自身的心理问题,使心理压力及时得到排解。
其次,家长也应该对此提起关注,要多给孩子一些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培养他与社会融合的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配合学校、社会对孩子们进行综合素质培养,改变以往“家长把文化教育交给学校,学校把素质教育交给家长”的被动教育方式。家长也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去承担一些家务活动,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
最后,大学生自身更要对心理健康多一些关注,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时时刻刻心中有一张心理预警网络,在生活中多与同学交流,学会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不要封闭自我,善于排解所遇到的问题,保持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灵。
笔者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觑,这不单单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等的参与,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与关注,对于一些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大学生,我们要多一些关怀,多一些帮助,而不是旁观与冷落。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需要永久做实的话题。
【值班编辑:施梦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