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门时长四年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时间:2016-05-25 16:18:11

(新闻中心记者 程光丰)


    最近,川师大杀室友案、济南技校生捅伤室友案等校园负面事件一度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这使我们不禁反思,校园心理健康的话题屡次被讨论,但为什么类似的社会事件一直出现在公众眼前,如此循环不止的现象究竟该如何解决?

    对此,每个人定会给出各式各样的答案,但笔者认为“给高校大学生们开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化四年为一课,融心理教育于高校教育”这一举措方可谓对症下药。

    对于每位大学生而言,为期四年的大学生涯,是其人生必须经历的过度阶段,更是其行为表现日趋成熟稳重、性格逐渐定型,以及“三观”最终被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这一过渡阶段中存在着的许多不可控的客观因素和潜在的不完全正确的主观因素,使得大学生们陷入了“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的现状。

    具体来讲,一方面,如今,社会各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开展、建设和完善。比如,社会中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师的数量在其行业比例中占较低的比重,且就现状来看,这两者不被社会高度关注和认可。

    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一定程度上在认知和行为上误解或歪曲了心理健康。譬如,有些大学生认为“心理问题就是心理疾病”,因而当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时,选择自我逃避,而非与亲朋、老师、同学们及时交流沟通;有些甚至在心情状态不佳时,选择用暴力、癫狂等非理智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企图“自我救赎”。

    因此,欲真正解决校园心理健康的问题,原有的“德智体美劳”教育模式应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健全、不被重视的现状,做出具体的改进与完善,即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上增加“心理教育”这一同样重要的板块。相应地,高校应制定和实施“大学生心理教育”教学计划,且大学生们要积极主动接受该“心理教育”,化四年为一课,以实际行动来诠释“身心健康”。

【值班编辑:牛晓莉】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