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劳动节”遇上“毕业季”之劳动就业观
时间:2016-05-01 15:32:16

                                                  (新闻中心记者 程光丰)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一研究生驻扎农村推广农技,但被好友笑道,“好不容易考出来,却又要在村里过将近3年”。这一新闻无疑折射出当今高校人才就业观中的两种,即乐意接受和不太认可基层就业。对此,笔者个人认为,评论这两种观念的是非已无必要,重要的是应该重新反思劳动观、就业观。

    在“劳动节”恰逢“毕业季”之际,记者经采访初步了解到,对于“就业”这一问题,高校大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他们或选择直接工作;或选择继续求学;或准备考公务员;甚至打算出国留学、做志愿者教师,等等。相比于上述五花八门的答案,对于“劳动是什么”这一话题,他们却给出了较同一的回答,即“劳动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梦想、彰显价值的过程”。

    的确,任何就业观念、就业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只要发光发热、实现价值,就是高校大学生对“就业”和“劳动”的最好诠释。

    同样,在“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知识、劳动和青年是国家民族发展力量所在”。仔细学习和反思这一讲话,我们不免醒悟到,从进入大学那一刻起,高校大学生身上便贴上了“知识”和“青年”这两个标签,但是若想真正成为“国家民族发展力量”中的一分子,高校大学生仍需竭力争取贴上“劳动”这一更为重要的标签。

    笔者个人认为,“知识”,要求着高校大学生需接受全方位的教育,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知识做力量之根源;“青年”,要求着高校大学生需履行青年所肩负的使命,为社会和国家做出贡献,以己身做力量之主体;而“劳动”,则要求着高校大学生要在掌握知识、明确使命的基础上,投入工作、融入生活,以劳动做力量之动力。

    因此,无论是在“劳动节”还是“毕业季”,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高校大学生都应重新树立“知识、劳动、青年三位一体”的劳动就业观。

【值班编辑:施梦扬】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