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首页 » 新闻热点 » 热点关注 » 正文 |
【时事评论】无手机课堂,“低头族”变“瞌睡族”? |
时间:2016-04-20 17:07:11 |
(新闻中心记者 范军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也逐渐增强。在大学课堂上“低头族”群体也日益庞大,各大高校为了让“低头族”抬起头也可谓是奇招频出。大连医科大学推出“无手机课堂”,重庆理工大学以上交手机的方式来代替点名,华东理工大学的艺术学院的课堂上也出了“手机收纳袋”……对于高校要求上课上交手机的这种做法,学生们的反应十分强烈。 有部分学生认为推行“无手机课堂”可以提高听课效率,是可取的。而另一部分则不赞同,认为这不仅抑制了大学生的自由,还使“低头族”变成了“睡觉族。” 强制推行“无手机课堂”真的能使“低头族”抬起头吗?对此,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丁俊杰表示:“不要觉得学生玩手机就是不懂事,一定要找到一个让他行为产生变化的机制,让他把手机放下,并比较一下这种变化能带来什么。” 事实上,高校所做出的这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改变了大学生的听课质量。但并没有解决本质上的问题。若想要真正地提高大学生的听课质量,还要从课程的本身入手,从教学方式入手。玩手机只是一个表象,大学生们并不是在所有的课上都玩手机。如果在上他们所感兴趣的课程时,就很少去低头玩手机。当他们遇到一些“无聊”的课时,手机便成了课上的消遣。而在我们身边也常有这样的例子。大学生不是因为玩手机而耽误听课,而是因为无法真正地去融入课堂才去玩手机的。当下高校最应该做的就是给“乏味”的课程注入活力,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让大学生努力去进入课堂。让一些老师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摒弃一些陈旧的讲课模式,不要只循着自己的套路走,要努力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家去融入课堂。 笔者认为,“手机点名”起到的效果只是暂时的,在此,奉劝一些高校与其在控制手机的使用,倒不如去提升课堂的兴趣,这才是让课上“低头族”真正抬起头的办法。 【值班编辑:施梦扬】 |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