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大学抄袭事件,究竟尴尬了谁?
时间:2016-04-04 09:29:07

(新闻中心记者 马翠翠)

 

    近日吉林大学“最牛论文抄袭”一经曝光,瞬间引发网络热议。于是连带今年1月份的“论文抄袭事件”也再度被人们提及。仅1月份就有两例因“论文抄袭事件”而成为新闻头条。而距离3月份不到2个月时间又再度曝出“抄袭”事件,那么,大学抄袭事件,究竟尴尬了谁?

    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时代,异常轻松自由的大学氛围使很多学生慵懒的思想爆棚,自制力差、自主性弱的毛病日渐增长,反映在学习上也往往是敷衍了事。加之,应试教育的“后遗症”在大学仍旧存在,高分低能,主看分数、次看能力的状况一时难以彻底改观,很多学生们更习惯了闭门造车。在当今这个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时代,懒惰和固步自封成了很多学生们思想上的绊脚石。在没有足够创新思维和前沿学术指导下的学术风气日下成了必然,论文抄袭事件频出便不足为奇。据某报刊调查统计,当今大学生能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不占20%,即有80%以上是抄袭。

    在抄袭事件的背后,尴尬的除了抄袭的大学生和为其师者的导师,还有我国教育体系的颜面,这也从侧面暴露出了当下高校教育存在的教学体系有待改革、高教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学生内心浮躁等一系列内伤。

    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无论是从形式到制度,还是从内容到实践,都正在摸索中不断进步。另外,很多教育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有关部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法、以儆效尤,同时呼吁同行业者要恪尽职守,提升自身素质,做好本质工作,还教育一片净土,回归学术本真。华中农业大学教师李原刚,曾给他所教授的课程中的91名学生0分。敢于给学生0分,不仅是给那些抄袭的学生一个经验教训,更是对学生的负责,是良好学风的体现。试想,如果工作中老师们都能像李老师一样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学生懈怠的心理自然会弱化。当然,作为事件主体和本源的大学生更是对抄袭事件付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术论文是一个人在该学术领域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研究成果的体现。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身为一名大学生,笔者认为,由于在校大学生受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引用借鉴他人的成果,这种行为本无可厚非,但要懂得适可而止,莫让“抄袭”趁虚而入,尴尬了“你我他”。

【值班编辑:岳梦怡】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