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高天艺)
最近,有网友爆料称,“重庆理工大学为整顿学风使绝招了,推行无手机课堂。学校在墙上钉了手机袋,上课老师不点名了,直接看哪个学号没交手机。”对于这种情况,大家众说纷纭。手机应不应该和大学生一起进课堂,明令禁止真的能从根源解决学生不认真听课的问题吗?
学校推行无手机课堂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上课做低头族,课堂效率低下。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现象已经成了社会各个场合都难以忽视的问题。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上课的质量,逐渐改掉学生们过度依赖手机的坏习惯,从而达到整顿学校学习风气、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目的。从学生角度来看,上课不带手机,不当低头族,不光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但这种举措实施之后效果如何呢?
据记者后期了解,当实行强制交手机规定后,“低头族”确实逐渐减少,但同时“睡觉族”在逐渐增加。甚至有些同学自备两个手机,上交一个,留下一个。后来学校又实行了自愿交手机的规定,可见这种措施治标不治本。
从另一个方面讲,手机进课堂不仅仅只是弊端,适度恰当地使用手机还有利于课堂学习:如今的课堂大多是多媒体教学,幻灯片播放较快,老师也没有板书,有些同学跟不上记笔记,便选择了把教学内容拍下来,以便下课参考复习。还有一些选修非专业课的同学,由于专业术语太多难以理解,他们也会通过手机网络及时获取信息跟上课堂脚步。手机所具有的U盘、网络、接收文件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接受知识的及时性、便捷性。
大学教育不像高中教育,老师讲课方式也有所变化,学习主要靠同学们自觉自律。所以我们对待手机的态度也应该随之改变。带到课堂上的手机更应该倾向于学习机,而非游戏机。
所以,笔者认为,学生放下手机,提高课堂效率,高压硬性的政策并不适用,而在于学生自觉性自律性的提高,毕竟教育的最有效方式在于疏而不在于堵。所以,学校与其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控制手机上面,还不如在引导学生提升使用手机的学习功能上多下功夫,同时也可以通过改善老师的讲课方式,保证课堂的精彩程度,从而渐渐让同学们放下手中的手机,抬起低着的头,参与课堂,融入课堂。
【值班编辑: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