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李婷婷)
“双十一”购物节刚刚过去,有不少大学生加入了这次“抢货”大潮。商家之间激烈的市场争夺战,带给了大学生越来越多的超前消费渠道,以及更低门槛的超前消费机会。一些商家抓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推出一系列“分期付”、“打白条”、“在线融资”等业务,让大学生“无钱也心动”。其实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分期付是一种诱惑,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商家也正是打着优惠的旗号,使大学生心动,陷入一个个“沉重债务”的无底洞。
综合分析来看,造成大学生超前消费的原因有诸多方面,但主要原因还是应该归咎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普遍缺乏理财意识。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有家长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许多家长为了避免他们分散学习精力,家庭的经济状况几乎不要求他们分担,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缺乏理财意识。上大学后离开家长独立生活,他们缺乏消费的经验,容易受一些错误消费观的影响,不会有计划地开支,而是盲目“追新求异”。面对一番又一番的分期优惠,消费欲望难以把控。
其次,多数大学生并未做到按需购买,对自身所需要的物品没有认知,而是在商家的利益诱导下买下打折促销产品,处于盲目跟风状态。在购物方面,不是按需购买,而是冲着大部分促销的商品展开猛烈进攻。有时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的东西,在看到促销二字之后,便心有所动,收纳了一批看似赚到实则对自己无用的商品。盲目从众、贪小便宜心理在过度超前消费中暴露得一览无余。
当然,这种现象与大学生自身的消费观念也有关联。由于受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他们对家庭有一种很强的依赖感,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不曾挣钱也就无法体会赚钱的辛苦,没赚得一分血汗钱,花钱时自然也不会心疼。尤其是在遇到各种商品的促销、打折、分期付等活动时,会有提前消费是在替父母省钱的心理,认为花出去的钱很值得。
随着技术的发展,像目前出现的分期购等业务将也不再是新鲜事物。面对纷杂的诱惑,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理财观,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盲目消费,做到不盲从不跟风,量入为出,理性消费。
【值班编辑:部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