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用理性撑起食品界的“蓝天”
时间:2015-10-02 10:54:27

(新闻中心记者 申宇欣)


    每逢中秋,关于月饼的话题总是能轻松吸引眼球。“一个月饼=三勺油,你还敢任性地吃吗?”这本是一句对既想饱口福又想不想放弃减肥大计之人的调侃,也是对如何搭配吃月饼,让月饼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发挥的建议,却被一些“有心人”简单地联想到了“地沟油”。“一个月饼=三勺地沟油,这可如何是好”的话题也不禁让人思考丢失的信任何时才能补起。

    “民以食为天”,当百姓面临食不能食,食不敢食的境地时,也意味着百姓的"天"出现了缺口。这片天被轻易地破坏,却不能简单地补起。不可否认,奶粉、地沟油、红心鸡蛋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一度伤害着人们的信任,“谈食色变”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但当商家足够诚信,食品没有问题时,消费者还在一味地质疑,岂不又是一种伤害。

    暑假期间,笔者的同学分别在两个餐馆打工,从他们那里笔者了解到,他们各自工作的餐馆安全都可以保障,但餐馆双方的员工都从不互相"照顾"对方的生意。倒不是因为金钱利益冲突,而是出于健康考虑。"你知道人家的东西是什么做的吗”几乎成为口头禅。话由心生,嘴上互相指责着,心里更加怀疑着。本来可以偶尔去对方店里换个口味,改善下伙食,却因为互不相信,彼此隔离着,生意隔离着,人心也隔离了。

    对于食品安全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都先入为主,下意识以消极的态度对待。食品安全确实出现了问题,但还只是个例,并没有到需要全线戒备的地步。近年来,食品安全检测在设备、制度上都有所完善,相关部门也按照新食品安全法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无证、无照摊点得到了整治。所以我们在保持基本安全意识的同时,不必时刻胆战心惊。在学校,食堂供应的柴米油盐经过了重重检查,对食品安全的担心大可转移到远离油炸食品、合理搭配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上,购买食品时也要注意到正规的商店、超市和标准化的农贸市场,切记贪小便宜吃大亏。

    有人随波逐流求权谋利,但也有人在一步一个脚印做着眼前的事;有人投机取巧发着不法财,但也有人不言不语做着良心账。食品安全问题自然不可以视若无睹,却绝不是靠指责和怀疑能解决的。与其无端的怀疑,不如理性地分析,为自己做一份健康规划,自觉远离垃圾食品。

【值班编辑:李梦月】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