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刘佳静)
人们常说,记者是守护社会良心底线的崇高职业,不仅要向人们提供确实可靠的事实,还要对事实的意义加以解释、评判,从而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实践起到某种引导和规范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引导必须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很多时候,记者都要深入社会的阴暗面,发现问题,揭露问题,用曝光的形式推进问题的解决。
比如,近期的高考替考事件就引起了整个舆论圈的震动,有力挺南都记者的,也有质疑南都记者的,无论最终会以什么结果收场,这都无疑引起了整个新闻媒体行业关于记者职业伦理的大讨论。
关于高考替考事件每年都会发生,替考组织也不是今年才有,之所以今年会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其中有记者的深度参与。“卧底”在常人的概念中,更多的是警察的职业定位,记者深入卧底本来就非常敏感,何况这次是长达几个月的卧底,更容易让人混淆记者和警察职业的界限,这也是引发职业讨论的症结所在。
记者是采访报道者,是还原事实真相的利器,当一个关乎大部分公众的事件通过正常手段难以获得真实结果时,就需要靠一些特殊的采访手段来实现,这其中就包括暗访。从这一点看,南都记者卧底替考组织,搜集替考组织犯罪证据无可厚非。同时,暗访也有可能触碰到党纪国法,在采用暗访手段之前如果没有知会相关部门,则更会让人误解。然而,面对真相,面对关乎大众利益的事件,每个记者都会做出最本能的职业判断,不为追求名利,只求暴露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记者不是警察,卧底高考也不是抢警察的饭碗,记者只不过是在坚守自己的职业追求,尽可能让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但很多时候,真相具有非常高的隐秘性,需要记者采用暗访等特殊的方式来实现采访,因为记者的第一要义就是揭露真相。当然,任何行为和手段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记者权利来自公民权利,记者的调查采访权应以公民的知情权为基础。
著名世界报人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 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确保大船的安全, 保护每一个船员的生命与财产。”这是对记者的职业和责任最形象的诠释,直面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及时披露,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化解危险。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新闻工作者,记者更应该坚守职业道德,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记者时刻都要敢于追寻真相,要忠于事实,敢于说出真相。尽管有时候社会环境不尽人意,但记者不能屈服,不能逃避,要勇于担当,要时刻对社会负责,为公众服务,做社会的良心,因为记者是社会利益的守望者,是整个社会距离真相的最后一道防线。
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问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们为什么要去登珠穆朗玛?”他说,“因为山在那里。”在内外交困的压抑中,我们要呼吁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依然坚守理想,忠诚于真相,保持记者的坚贞、独立,做社会利益的守望者。
【值班编辑:闫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