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北大硕士干装修自有价值
时间:2015-06-23 16:40:45

(新闻中心记者 景洋子)

    6月19日,据华商报报道,北京大学社会学硕士研究生孙俊峰2014年毕业后,放弃了当公务员的机会,选择去做装修工人。如今每月能拿下20多个工地,营业流水超百万。

    如同当年北大屠夫一样,这件事在他身边的圈子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在许多人眼里,孙俊峰的行为是不可理喻的。北大硕士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以他的高学历完全可以找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孙俊峰简直是“大材小用”。还有人持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认为孙俊峰应该选择前程似锦的公务员,而不是又脏又累的装修工人。然而面对家人的阻力和众人的议论纷纷,他仍然坚持了下来,物质和精神都得到极大地丰富与满足。笔者认为,孙俊峰的选择自然有它的价值所在。

    首先,孙俊峰选择了自己喜爱的职业,并一直坚持着。俗话说:“爱一行,干一行。”因为兴趣,所以可以保持激情,发挥出更大的力量。孙俊峰不在乎旁人眼光,倾心于自己喜欢的装修工作,既在主观上满足了自身愿望,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同时客观上又做到了解并适应社会需求。试想,如果孙俊峰选择了公务员之路,从一开始他的内心便会竖起一道屏障,沉浸在对工作的厌恶情绪中,可能对日常工作敷衍了事,更有可能在遭受困难打击时体验到更强烈的挫败感。

    其次,这场舆论的争议点在于北大名牌学校、硕士高学历与装修工人的“不相匹配”,但正是孙俊峰的高学养,使他在岗位中更优秀。装修工对于孙俊峰而言,只是当初创业的起步。刚开始做工也很难,然而孙俊峰凭借自己的能力仅在工作大半年后便开始找人一起承包工程,自己成了工长,没过几年便可以带人做。现在每月营业额超过百万,更是为家人改善了居住环境。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学历就等于能力。做装修工也许不需要北大硕士的学历,但是要做好装修工,高学养确实在某种意义上为个人加分。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事实证明,孙俊峰比许多同行者更能适应自己的工作,并做的比常人更优秀。

    毕业生情侣去养猪、留学生回国当村官,类似孙俊峰这种敢于追求梦想的高学历青年层出不穷。尽管这些选择仍与当今社会存在的传统择业观念格格不入,但他们用实际行动为青年人的择业观开辟了新出路:不以学历与工作性质挂钩,破除就业歧视观念,扔掉“挑肥拣瘦”恶习,遵循内心的选择,用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大、做好,进而实现个人理想。希望社会能够逐渐抛弃“唯名校论”、“唯体面论”,不再对孙俊峰等行为指指点点,积极为年轻人营造良好、多元化的择业空间。要相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北大硕士干装修也能干出一番天地。

【值班编辑:苏雨】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