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徐海霞)
近日,石家庄迎来难得好天气,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朵朵白云,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同学不禁拿起手机记录下此等美景,感叹没有雾霾的美好。然而,蓝天白云如昙花一现,雾霾又卷土重来,给人留下无尽的无奈和怀念。
对于雾霾,人们普遍抱怨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对于不开车、不开工厂的人来说,貌似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受害者,大学生中也不乏存在这种心态的人。但是,每当风起时,校园内总是会随处显现各式垃圾,尤以难降解的塑料制品居多;我们在洗衣物时总是排出大量污水,直接用水龙头冲洗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草坪上小草的消失、花园里花朵的丢失向我们哭诉着被无情摧残的经历……
今年二月,中国能源学会副会长、国家“973”计划风能项目首席科学家顾为东的研究成果显示,我国雾霾频发和严重性与我国东部地区水土环境面源污染、大量滋生微生物种群有直接关联。土壤中尤以细菌最多,约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含量高,种类复杂,其中微生物多为腐生型细菌和原生动物。空气虽然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场所,但土壤、水体、各种腐烂的有机物以及人和动物、植物体上的微生物,都可随气流运动被携带到空气中。因此,一些看似老生常谈的细节问题,真的被我们忽视了。在大自然的循环转换体系之下,要想防治雾霾,减少生活垃圾、污水的产生和保护植被至关重要。我们需要转抱怨为行动,从改变生活中的细节陋习开始,勿以善小而不为。
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环保工作,通过活动、课程的形式向教职工、学生宣传环保观念;适当增设垃圾桶,方便学生处理垃圾。第二,学生要做到严于律己,一定要将废弃物品扔到垃圾桶内部,不要随处丢弃,当看到有垃圾被扔在地上时,也要随手捡起;尽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塑料袋等难降解材料制作的物品;注意减少污水排放,例如,在清洗衣物时,用盆清洗,适时关闭水龙头,并一水多用;爱护花草树木,不要踩踏和采摘花草,不在树上乱刻乱画,同时多组织和参与一些植树、种花、种草活动,让植被帮助吸附雾霾。在改变自身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号召身边的朋友和亲人,做环保大使,共同为保护环境努力。
【值班编辑:闫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