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谷旺)
“它不像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小说,而在这‘不像’之外,还有别的东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茅盾先生对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曾如是评价。
记得曾在小学课本上看到过许多摘自于这篇小说的节选课文,像《火烧云》、《我和祖父的院子》、《小团圆媳妇之死》等,当时读来只觉得有趣,而今重读整本《呼兰河传》,竟被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了。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品,是她在经历了多年的漂泊之后,站在命运的夕阳之中,重新回顾童年生活所作,从另一种角度想,这也是她在为自己久经漂泊的心灵所找寻的一个归宿。这是一部自传性和回忆性相结合的小说,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的童年,描绘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的画面。书中没有主角,但好像每个人都是主角,是作者每一段童年记忆中的主角,他们像碎片一样散落在各个角落,但又因着共同的生活而串联在一起。
整篇小说,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的时候会给人以轻松幽默之感,然而越往后读,读得深了,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作者所描写的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揭示了他们贫苦、无望、愚昧、麻木的一面,那种讽刺的意味在逗人一笑之余,又令人感到悲凉、凄苦。纵然是笑,也是淡淡的苦笑,让人既同情他们的不幸,又能原谅他们的麻木。
除了讽刺和幽默,小说之中还充满着质朴的温馨,慈爱的祖父、充满欢乐的后院,这应该是萧红童年记忆中最美好的部分,是她算不上快乐的童年中的一抹暖色,是她童年回忆甚至是生命慰藉的源泉所在。
之所以被这部小说深深地吸引,于我自身而言,或是于更广大的读者而言,也许不在于它独特的行文结构,也不在于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最为吸引人的是那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小说里的生活是活的,生活里的人更是活的,那种乡土的人、事、物能触发我们的共鸣。虽然我们的童年与萧红的童年并非同一时代,故乡也非同一地点,但那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味道却是有着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感觉书中所写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呼兰河小城是作者心灵的家,她将记忆中童年的碎片一一梳理,呈现在自己和世人的眼前,让我们能同她一起回味那份独属于童年,独属于乡土的冗久气息。
【值班编辑: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