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考证——就业的多重保证?
时间:2015-04-03 17:07:25

(新闻中心记者 李婷婷)
 

    近日,南开大学有关学习课题组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89.3%的学生已打算或已参加除了学校要求考取的证书以外的各种职业资格证考试。考证的学生中,人均参加1.95门考试,平均每天花费2.36个小时用于备考,考证平均花费达1512.5元,超过了1249.3元的月均生活费。

    在当今的社会中,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可谓是年年攀升,每年的毕业人数成倍增长。越是人数增加,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越是急于寻找出路,为自己的未来争取就业机会。如今在这日益紧张的就业环境中,许多人认为“证多”便等于“好就业”,于是大学生都愿意通过考证来增加自己就业的筹码。逐渐地,“多考证、多拿证”成为了当下大学生为未来谋出路的另一蹊径。然而,跟风热潮也是紧随其后,一个考证,另一个也会跟着考证,以至于数以万计的大学生都在考证,每一个大学生手中都有许多各种各样的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证。

    那么一摞证是否就等于一份好的工作呢?究其现实来说,也未必。许多大学生考取的证件多和自己的专业不对口,所以考取的证件多并不代表着能力就一定很强,能找到一份优质的工作。到底证件与就业上岗率的关系有多大,这很难说。但可以明确的是,考证应是在有清晰的自我职业规划后的理性所为,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撒网。术业有专攻,提高自身专业能力远比跨专业考证来得实际。如今的毕业生多,就业难,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企业看中的更是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而不是手中的各种证件。所以对待“考证热”,作为大学生更应该理性对待,切忌有从众心理,多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尽量向与其专业相对口的方向发展,避免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选取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要比盲目的花钱报考证件现实得多。但并不是说大学生不应该考证,只是大学生们首先要认清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学有余力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取证件,才能更好地谋划自己的将来。

【值班编辑:张星星】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