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闫少婧)
近日,媒体曝光了北京沃尔玛、家乐福、华联等超市的“剩肉翻新秘诀”。调查发现上述超市经过清洗、重贴标签等手段,将过期肉甚至臭肉重新上柜、出售。对此,沃尔玛、家乐福回应将全力配合食药监等有关部门调查并会严肃处理相关负责人。
其实,超市给过期食品重贴标签事件并非独此一桩,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也不止一次。前几年就有超市出售过期熟食制品及豆制品的相关报道。连锁超市这个本该让百姓放心购物的地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乱象丛生。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然而,为什么有些超市仍知法犯法,任性售卖过期食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这些超市相关负责人利益熏心,出售过期、变质食品,坑害百姓;其二,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很多情况下只是对违规超市进行象征性罚款,因而导致中国食品安全法得不到彻底落实;其三,顾客的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他们往往为追求低价而忽略食品保质期,就算买到变味食品也自认倒霉,很少有人去投诉违规超市,这就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些超市对过期食品翻新再卖的行为,为自己的健康安全埋下了隐患。
那么,应该如何去遏制超市售卖过期食品之风,进而保障顾客们的食品安全呢?一方面,企业应坚守道德底线,停止销售过期食品,从源头上把握食品质量,而不是在被曝光之后才进行整改。同时,也可借鉴西方国家的超市管理、运营制度,将临界食品低价出售或赠与慈善机构,并销毁过期食品。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食药监等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超市实行巨额罚款,提高这些超市的违法成本,从而充分保障百姓的健康权益。另外,顾客自身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慎购买打折处理的食品,一旦发现购买的食品过期变质,应立即通过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权。
笔者希望,经过多方合力,食品安全事件不再发生。只有良心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生存,这样百姓的食品安全才会得到有效保障。
【值班编辑:张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