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龚宇鹏 乔建薇 王迪)蝉鸣阵阵,宿舍门“咔哒”落锁,行李箱的滚轮声渐远,假期开始。
发达的网络、便利的交通……高速发展的社会给我们提供了太多锻炼自我的机会,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漫长的假期并不意味着轻松与愉快,相反地,它成为了“充实”的代名词。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大学生“暑期安排”的调研结果显示,仅有5%的同学表示假期不会给自己安排任何的学习和工作任务。确实如此,在大学生“内卷”成为普遍现象的情况下,暑期如何把握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成为了大学生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假期开始之前,我校部分学子就已经做好了计划与安排。近两个月的假期,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他们的选择。长时间生活在校园与家人的庇护下,突然走出“象牙塔”,难免感慨“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尽管如此,他们也不会轻言放弃。做好准备,调整状态,他们怀揣着期待与隐忧,向“社会”伸出试探的手。
仲夏七月,暑期实习露锋芒
这个暑假,商学院的曹如玉同学在认真浏览boss直聘上的信息后,决定去应聘一家事务所的会计助理。“我想的是找一些跟自己专业比较对口的财务之类的工作,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
曹如玉成功入职后的日常工作是核对凭证,开具发票。“偶尔还会跑外勤,打印银行回单和流水,送发票之类的”她补充道。这些工作需要面对大量的数据和材料,对细心程度要求比较高,而且实际操作起来和课堂上讲的差别比较大,很难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操作。曹如玉坦言在刚开始的时候“无从下手”。但是,好在事务所对实习生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事务所的前辈也很愿意给予新人指导,她逐渐适应了工作环境,并通过勤勉学习来提高业务能力,“多和前辈们沟通、多看看前辈们做的账,和他们学习学习,然后自己平时也会补充一下相关知识,慢慢的也就适应了这份工作。”
谈起工作期间的生活环境,她表示事务所虽然离自己家比较远,但是离姐姐家还是比较近的,在通勤方面没有什么烦恼。除了生活环境,“工作环境也很好,同事关系很融洽。”曹如玉带些俏皮的说,“除了跑外勤的时候太热了哈哈哈哈。”
实习时间虽然说不上很长,但是曹如玉同学收获了很多。“首先是学会如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虽然我们在学校中学习了不少课本中的知识,但是运用到实践中还是很难的,实习就是给了我这样的机会;然后是提升了沟通能力,因为实习中需要不断和其他人沟通;最后就是结识了事务所很厉害的前辈吧。”
曹如玉同学在单位实习
和曹如玉一样,外国语学院的徐同学也选择用实习工作来充实这个假期。她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在一家辅导机构帮助小学生补习英语。“我毕业后想成为一名英语教师,所以希望可以在暑假期间锻炼自己的讲课能力,而且我喜欢和小孩子们相处,一直渴望着能在什么方面帮助到他们。以这种方式和孩子们进行沟通,我可以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成长。”
在提到工作环境时,她语调轻快,看得出是相当满意:“和小孩子们相处,我感到自己也像是回到了童年时期。”
一段时间的实习过后,徐同学的职业认知渐渐明确:“我认为对一名辅导老师的要求首先是讲课要通俗易懂,得用孩子们可以理解的语言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其次是要有耐心,要做到和颜悦色。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各有不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我要不停的依据他们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课方式,一点一点地引导他们学习这些知识点。如果我失去了耐心,对他们大加批评,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恐惧感,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就不会太理想。”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前方的职业道路虽然漫长而曲折,但是同学们秉持着勤奋谨慎的态度,一寸一寸的求得进步。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值得期待。
徐同学的实习机构
知行互促,社会实践助成长
除了实习,社会实践也是暑期安排榜单上的热门选手。
假期开始,原本喧闹的校园变得十分寂静。6月底,我校学子大都已经离校,拉开暑假生活的帷幕。为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加快学生们的社会化进程,在校方的精心安排和周密部署下,我校各学院于2021年7月4日至7月10日分别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大家的食宿问题统一于宾馆解决,同学们纷纷表示:“食宿条件非常好,没有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十分感谢校方的细致周到的安排。”
在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上,各学院依据自身专业所长,开展了形色各异的活动。以公共管理学院为例,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不仅参观了定州市人社局,与人社局领导进行大学生创业就业相关政策交流,还在定州市两家创业孵化园与青年创业者进行座谈,了解孵化园支持政策和创业者们的现状。此外,他们还参观高蓬镇钮店社区,与村两委座谈了解村子的发展历史与本村青年创业者的创业情况;参观晏阳初的故乡东亭镇翟城村,与村两委热切地探讨大学生返乡创业情况。
提及“在社会实践中令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事件或场景”,20级公共管理学院的解皓茗同学不假思索地说:“人社局!通过两场座谈会交流,阅读一些相关的政策文件,我感受到了领导的认真敬业负责与个人魅力。另外他们对措施的制定十分得当,落实情况也比较好。”他的同学邓星瑶向记者表示,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参观高蓬镇钮店社区:“看到钮店社区近几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及近几年取得的成就,我感到很惊喜。钮店社区秩序井然、‘一街一景’,作为全国文明村吸引了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团队合作调研,彼此之间的交流与磨合十分重要,邓星瑶表示,成员们基本都对团队整体氛围十分满意。“由于我们的前期安排做的不错,实践活动依照原先计划进行得十分顺利,所以团队的内部意见基本一致。即使在一些地方我们小有分歧,在大家融洽和谐的交流沟通之后,也统一了意见。”邓星瑶说道。
活动圆满落幕,同学们也都满载而归。在这次暑期实践中,他们对创业就业的认知有了很大的提升,真切地体悟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交流中提升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走出校门,深入实践,也使得他们的调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课题的想法增多,对以后参加各类比赛有着莫大的帮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实践锻炼不仅可以充实自身,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一个人的能力,使当代的青年大学生们真正地走出课堂,走入社会。通过这次的暑期实践,许多同学意识到,创业和就业需要的绝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还有综合素质。在学校汲取的知识只是沧海一粟。大学生们要有目的的深入实践并进行分析、体会,这样才能紧跟社会步伐,增强综合素质,才能够让自己的实践阅历提升,最终打开成功之门。
解皓茗告诉记者,如果下次还有入围假期实践的机会,他一定会报名参加。
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小分队
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也在为社会实践忙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自觉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积极开展了以“寻访红色印记,致敬建党百年”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新闻学系的陈瑾老师此前曾经多次带队参加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本次也加入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军中,担任带队老师的角色,带领“红色印记”小队到井陉寻根,旨在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陈老师团队在此次调研中主要有两大任务:在洪河漕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和长生口伏击战的临时指挥场所以及前往平山县南滚龙沟村开展“寻路红色新闻文化”的调研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积极采访革命老兵并拍摄现场视频,不断磨炼专业技能,陈老师也在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采访前与同学们沟通具体的安排和流程,并多次打磨采访问题;采访中引导思路,帮助同学们获得关键信息点;审阅同学们的稿件,指出修改意见。
“我与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认识,但大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肯吃苦,这是很可贵的品质,虽然采访时经常出现方言沟通不畅,老年受访者听不清等问题,但大家都一一克服过来了。还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陈老师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实践出真知,在陈老师的帮助下,一次次的练习和打磨使同学们受益匪浅,新闻素养和专业技能有了很大的进步。
陈瑾老师和她的小分队
在这个闲不下来的假期,我们走出“象牙塔”,做一次步入社会的尝试。脚踏实地,勇于探索,过程或许艰辛,但相信收获的果实终会挂满枝头。
【责任编辑:文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