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棍棒教育”下定出孝子?
时间:2014-12-16 17:14:18

(新闻中心记者 于海超)


    “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是中国家庭沿承已久的传统家教方式,但是“棍棒教育”打出来就一定是孝子吗?近期新闻报道中,某家长在餐桌上“上规矩”打断孩子半颗牙齿、熊孩子乱按电梯被保安扇耳光等过火行为,再次引发人们对“棍棒教育”的深刻讨论。

    暴力式的教育真的能让孩子长记性、懂礼仪并且不会对其心理上造成阴影吗?童年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极其重要,在此期间最重要的是家长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行为、礼仪进行引导教育。棍棒式教育不仅不利于孩子现在的成长,更有可能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为何儿童时期的教育如此重要,原因在于童年的记忆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淡化,但它会隐藏到人的潜意识里,并慢慢渗透到性格之中,内化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此期间生根发芽的,儿童时期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最佳时期,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美好未来。这一时期是孩子对各种事物以及礼仪熟悉的最佳阶段,无论父母还是家人都应该引导、教育孩子,但却不能过分地要求、溺爱孩子,应采取适中的方法进行引导。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的性格、礼仪、心里进行培养,从而使其健康成长。

    然而,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进行“虎妈”、“狼爸”式的教育,虽然会产生一时的成效,但对于孩子的未来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是未知。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对其的教育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经得起虎妈的“摧残”,稍有不慎,就会让孩子产生阴暗反抗的心理。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犯罪人群中有一大部分人是在童年期间产生过不良心理,从而走向犯罪的道路。这样的结果无论是对孩子、家长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规矩应该有,但是对于尚处在充满了懵懂与好奇年幼的孩子们来说,不应采取太过分的方法。笔者认为,“棍棒教育”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在如此粗暴的教育之下,有时非但不能培养出孝子,反而会在武力行为中打出逆子。所以父母们在教育孩子们时还需三思而后行,莫要一味相信传统的“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应该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值班编辑:武亚玲】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