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张媛媛)
前段时间,被许多媒体报道的父亲夏军以“人肉沙包,10元一拳”为两岁的患白血病的孩子筹钱的事情,于近期有了新的进展。截止到目前,夏军患白血病儿子果果已收到68万余元善款,父亲夏军称捐款已经足够治疗病情,呼吁暂停捐款,他不想被人误会自己的动机,他要对得起这些人的爱心。
爱心涓涓,汇聚成河,其情殷殷,值得嘉许。我们很高兴果果能在社会的救助下延续生命,这是父爱的伟大和社会爱心缔造的结果,更是人文关怀的体现。之前,不少报道猛批世人对沿街乞丐的漠视,抨击世人看到弱势力量遭强权压迫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旁观心态,感慨社会道德沦丧,人文关怀丢失。此类报道的来源想必有一定的真实性,但对事实亦有过分夸大之嫌,压缩了社会正能量,无限放大个别负面影响。在“人肉沙包”事件中,夏军的“人肉沙包”引起路人驻足,其中的确不乏一笑了之,质疑其真实性之人。笔者认为,当人们本真的同情一次次被一些宵小之人欺骗利用之后,有此疑虑实乃正常。
但同时我们更多地看到,在持续的捐助过程中,这位白血病患儿早已超脱了家庭的范畴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孩子,不少人成为无名英雄,有人来医院放下3万元就走了,有人想负担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所有学费•••••这些义举证明,社会并非无情冷淡,爱心并未被质疑阻碍。
如今,我国社会慈善机构逐年增加,在灾难面前,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来自人性本质的善。社会的关怀让我们在苦难面前多了一份感动的力量。地震面前,众志成城,重建家园;洪涝来袭,军民同心,排除万难;疾病降临,携手抗击,迎难而上。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积淀的人文道德岂能轻易被抹去?
人文关怀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其辐射面积正日趋扩展。但爱心奉献的同时需要理性伴随,由于法治缺陷和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原因,容易造成爱心泛滥的现象,人们慷慨地给山区孩子捐赠大量物资却忽略了其实际需要,盲目捐献解决不了问题。另一方面,爱心的包容只局限于那些被媒体曝光的少数群体,绝大部分被忽略的弱势群体仍无法保障。一套完整的社会救助系统需要政府买单,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让“人肉沙包”的悲情画面不再上演。
【值班编辑:李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