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黄小萍)
光棍节前夕,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会组织了一场“一周情侣”的体验,全校共有50多对“一周情侣”速配成功。组织人称,报名的火爆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但体验活动过后没有一对成功牵手。除了东南大学,不少高校也在进行着类似的“情侣速配”活动。如此大规模“脱单”行动在大学校园开展,引发了不少争议和吐槽。
谈恋爱在大学校园中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平常不等于普遍,由于院校专业特殊,男女生数量相差悬殊,或是因为忙于学习,接触异性的时间较少,男女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爱情追求会受到些许阻碍,仍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处于单身状态。看到身边热恋中的男女同学,处于青春萌动期的大学生就会开始渴望爱情。大学校园里青春涌动、思想前卫、观念开放,谈恋爱不知何时成为一种潮流风尚,这样的劲头再经过相关“脱单”活动的举办,谈恋爱更像是在大学期间非做不可的事情。当大学生们真的开始忙着去追逐所谓的爱情时,其实更像是为了脱单而谈恋爱,而不是真正的考虑到男女爱情。
笔者认为,大学恋爱并不是必修课,在以学业为重的大学生涯中,谈恋爱可以有,但不该刻意强求。况且,有绝大多数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分手的尴尬局面,能从校园爱情维持到结婚的恋爱少之又少。在青春萌动的年纪里,有渴望恋爱的念头十分正常,但要通过像“一周情侣”这样方式去体会恋爱的感觉,亦或是寻找到适合自己另一半,未免过于刻意与牵强。所谓的情侣应当是相互感情真挚的融合,然而没有任何了解和沟通过程,仅靠报名“速配”,在一周时间内完成真正情侣之间的一些举动,这与爱情本身的自然性、自发性有所违背,此类活动终究也只能看做是多交朋友的方式罢了。
类似“一周情侣”的活动,其促进男女生之间交流的初衷值得肯定,只是方式有待商榷。大学作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和先进科学文化的摇篮,应该对一些偏离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进行有效引导,不应让校内活动随性发展。
【值班编辑:田皓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