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抗击疫情,经贸人在行动(二)
时间:2021-01-17 08:36:31

河北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经贸大学师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涌现出了一大批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发值守显担当

 

王凤,女,中共党员,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伦理学专业。1月9日,自发到赵县北苑小区东区门口当值守志愿者。1月10日,自发到赵县北苑小区东区门口当值守志愿者,并张贴文件;通过赵县共青团报名第二次核酸检测的志愿者。

1月11日,参与第二次核酸检测的培训会议。1月12日,上午7点去赵州镇封家铺村参与二次核酸检测的工作,下午1点去赵州镇屯子村参与二次核酸检测的工作,下午4点去阳光新城小区参与二次核酸检测的工作,晚上22:30结束工作。1月13日,白天去赵州镇水榭花都小区参与二次核酸检测的工作,晚上去应急办防疫办公室进行疫情排查个案人员打电话的工作。

 

会计学院


一名青年教师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团省委挂职干部、会计学院辅导员,岳明明老师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桥西区振一街居委会的一线志愿者,在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突显了一名青年教师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从1月11日到13日,岳明明进行了为期3天共300余名社区居民的健康信息摸排,逐一电话核实个人情况,遇到吐字不清的老人以及防备心较重的年轻人,她总会对其进行耐心解释,并抚慰他们的情绪,从而使摸排工作顺利完成。她说:“我是一名党员,我必须冲锋在前,认真完成组织交给的摸排任务,不能遗漏每一个人、每一项信息”。

岳明明正在摸排居民核酸检测信息与是否去过中高风险地区信息

 

在摸排工作中,由于需要进行电话沟通,社区人数多任务重,岳明明主动用自己的手机去联系所管辖居民,并将发给补贴的话务费捐赠给社区,用于疫情防控,尽一些自己的微薄之力。

岳明明将所得话务费捐赠社区用于疫情防控所需

 

摸排信息之余,岳明明还主动到社区大院帮助维持核酸检测现场排队秩序,从而使居民能够顺利快速地进行核酸检测,同时还主动参与社区人员排查、巡逻防控、应急值守、消毒清洁等有关工作。

做志愿者期间,岳明明还认识了一些其他的志愿者,其中有小孩,也有长者。她发现,灾难面前,不再有年龄区分,每个人都在为战胜这场疫情而努力奉献着。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谈到疫情防控期间的志愿服务事迹的时候,王伟鹏的回忆特别清晰。2020年1月30日,成功报名参加定州市抗疫青年突击队,并协助组织了500余名返乡大学生投身定州市的疫情防控工作。王伟鹏从农历大年初五,在大家都和家人团聚的时候,就按照全市疫情防控有关部署安排,每日参与社区人员排查、巡逻防控、应急值守、消毒清洁等工作,一直坚持到5月份。后来,校团委联合定州团市委组织了与一线医护人员“手拉手”志愿服务活动,他又积极报名,并负责和一名驰援武汉方舱医院的医护子女以及其他几名抗疫人员的子女结对,每天补课三四个小时。他的事迹也被学习强国、中国文明网、河北日报、长城网、河北青年报、定州日报、定州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联合报道。2020年10月,王伟鹏也被团中央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河北疫情发生以来,当他听到定州因为全城全部做一遍核酸检测缺少人手时,马上联系了团市委,申请在检测一线帮助工作。核酸检测这几天,正是定州最冷的时候,王伟鹏和其他志愿者们顶着烈风、冒着严寒,在零下七八度的天气里做着秩序维护、流程引导、信息录入等工作。风再大也吹不动他们的信念,天再冷也冻不坏他们那颗坚强而又火热的那颗心。核酸检测完了,但工作还远远没有结束。信息有没有录完?数据是不是准确?居民是不是全部进行了检测?王伟鹏和其他几个小伙伴拿着手中的数据反复进行校对。连着三天,从早上八点到凌晨两点多,中间顾不上喝几口水,午饭、晚饭超不过20分钟,困了去外面透透风,累了在桌子上趴五分钟,这些20岁左右的孩子用稚嫩的身躯也学着父辈来捍卫祖国。

当王伟鹏在接受定州电视台和定州日报的采访时,他却说“其实我们做的不叫什么,关键是有了团市委给我们提供的平台,才有了尽己所能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机会。”相信通过疫情防控人员和志愿者们的努力,疫情防控一定会早日取得胜利!

我们最终都变成了自己最崇拜的那个人!

 

公共管理学院


抗疫一线尽显“最美经贸人”风采

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来自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张卫、龙精华两位老师自1月11日以来一直坚守在小区防疫一线,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为小区所有住户筑成了一堵坚实的保护墙,是石家庄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美的坚守”。

一、守住社区大门,捍卫居民安全

 

 

为了阻断疫情向小区蔓延,燕都紫庭小区第一时间向全体业主发出动员令,迅速成立防疫志愿服务队,充实防疫队伍力量。发布令一出,以张卫、龙精华老师为代表的业主积极响应,夫妻双双递交战“疫”申请,主动请缨到防疫一线,成为燕都紫庭防疫志愿者中的一员并立即协助信息录入组完成小区2号楼所有业主的“疫情期间日报表” 录入工作。第二天一早便坚守在小区门口,对每一位进出人员进行详细的登记和全身消毒。

在随后的几天里,张卫、龙精华老师所在的志愿队伍还负责帮助业主收取快递、送生活物品等工作,仔细周到地为每一位居民服务,并同时完成小区1号楼、3号楼和6号楼所有业主的“疫情期间日报表” 录入工作。

二、夫妻双双上阵,全家通力支持

 

 

张卫、龙精华老师家中除了年迈的老人,还有一个仅一周岁的宝宝,面对抗疫“战场”的召唤和需要呵护的新生命,夫妻二人没有一个人逃避退缩,他们毅然选择了前者,组成了“家庭版抗疫统一战线”。

三、白天坚守一线,晚上教学科研

 

 

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张卫、龙精华老师的时间变得十分紧凑。抗疫工作理当第一,夫妻二人白天的时间都用在抗疫志愿服务上,而作为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的张卫老师同样也关心着班级中每一位同学,他会在前一天晚上详细的布置班级工作,同班干部一起对每一位同学的信息进行彻底的摸排,再将最新的班级信息汇总到学院上报至学校,在守卫“眼前人”健康的同时,关注着每一个“远方人”。

面对学校、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即使白天再苦再累,“老师”这份职业的责任和义务依然沉甸甸的担在夫妻二人的肩上。白天的工作结束后,张卫、龙精华老师会趁陪伴孩子的时间休息片刻,随后各自进行个人教学工作安排和学生科研指导。

法学院


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红马甲”

——法学院高溢同学

2021年伊始,河北省疫情形势突然严峻起来,河北疫情也牵动着所有人的心。1月6日,全省启动应急机制,开展全面排查防控和全员核酸检测。有需要的地方,就有‘红马甲’,作为红马甲中的一员,法学院19级法学三班的高溢同学,积极投入到阜城县阜城镇核酸采集的志愿工作中,协助采集核酸样本2000余件。

高溢同学于2020年12月19日回到家乡河北省衡水市阜城县,按照省市县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离期21天,并且核酸检测显示阴性。2021年1月以来,随着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数目不断增加,她决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支持抗疫,为家乡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为河北加油!

自1月11日开始到1月17日结束,持续7天始终坚守岗位,没有出过一次错。早上天还没亮,她就站在寒风中开始工作,从耐心讲解核酸采样程序步骤(引导大家自觉排队、保持安全距离、扫描二维码、测温、登记,并向他们宣传防疫知识),到讲解正确佩戴口罩、践行七步洗手法、室内常通风、减少聚集、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知识,还要同时准确录入与核对信息(包括返乡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家庭住址、是否来自中高风险区、有无接触史等信息),这些都为全县疫情防控进行大数据分析研判提供了准确信息。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高溢同学工作认真负责,充分彰显了河北经贸大学学生的优秀素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受到了居民与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并被当地电视台进行了采访报道。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

——法学院贾子涵同学

1月6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本次工作工作量大,于是在全村范围内募集志愿者,贾子涵同学积极报名,积极参与了防控工作。1月13日,村中有些家庭,有些老人对于疫情防控工作不理解,不知情,贾子涵同学拿着喇叭冒着严寒在村中为村民播报《实时大喇叭》,准确将疫情实时消息传递给大家。贾子涵同学还在封闭卡口巡逻监管,对于想要翻越围栏,不支持防控工作的顽固分子,进行劝阻并上报给村委会。村民和村委会成员都对贾子涵同学表示感谢与称赞。

 


防疫不易,我来担当!

——法学院闫二坤同学

为配合石家庄市的第二次全员核酸检测,闫二坤同社区的其他志愿者在1月12日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搭建帐篷等设施并且挨家挨户通知小区的居民。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闫二坤主要通知负责小区内1—7楼的居民,以及小区外廉租房内的居民。

在社区核酸检测的收尾阶段,还和社区人员一起进行清点工作,最大限度确保没有漏人。通过这次参与核酸检测工作闫二坤认识到,医护人员参与防疫的不易,切实了解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同时闫二坤也认识到了自身作为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和担当。在参与这次核酸检测工作后闫二坤和几个志愿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后闫二坤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这类活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排查新冠病毒,战“疫”有我

——法学院伊梓鑫同学

 

 

在石家庄进入战时状态后,河北省全省戒严,开始疫情防控工作,伊梓鑫作为共青团员,也投入到新冠病毒的排查工作,在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2日期间在西考村防疫站进行值班,对进村、离村人员进行登记和体温测量;并帮助排查人员走访了解全村村民近期行程,要求对出入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行核酸检查,实时在电脑上更新全村456户村民的村民信息,做到全面透明。

 


团结一致战胜疫情

——法学院孙鑫博同学

疫情无情人有情,作为经贸大学的学子,放假后第一时间投身参加志愿者活动,对从石家庄,邢台等高风险地区的人员进行劝返,其他地区来本地的人员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因进出车辆、人员太多,时不时的造成交通堵塞,为确保道路畅通,在马路边上疏导交通。

由于要一直在说话维持秩序,同行的防疫人员的口罩半天就湿透了,孙鑫博及时将自己的口罩分给大家,同时承担着村内站点间的后勤保障工作,将乡政府发放的物质即时的分配给各个站点。孙鑫博相信,在灾难面前,大家团结一致,一定可以战胜它。

 


春天总会到来

——法学院李伊莎同学

1月11日,河北省疫情形势愈发严峻,确诊病例人数不断增加,作为一名法学院大二学生,为积极防疫,守护共同家园,李伊莎积极报名参加本村镇大学生志愿者防疫工作。在村镇卡口值班,进行出行人员信息登记,检查出行携带证件,查看健康码情况以及近期行动轨迹,并劝返不必要的人员,按照上级工作安排积极投入到防疫斗争中。

1月12日晚,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人民政府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武安市人民全民做核酸进行检测排查,各村镇积极响应号召,全面展开村镇人员信息登记统计工作。1月13日,各村民到村镇中心说明家庭情况,报名登记核酸检测,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名,李伊莎认真询问村民具体情况,挨家挨户进行排查,努力做到“不漏、不多”,认真核算报名人数。

 


我和祖国一起共渡难关

——法学院豆梦瑶同学

作为一名研究生党员,豆梦瑶同学在得知疫情爆发后,便心系祖国,希望能去疫区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自己已经回到了老家,来回路途免不了又要给国家添一份麻烦,就想着如何能从自己的身边开始抗击疫情,和国家一起度过难关。恰逢邯郸市邱县全民核酸检测,便第一时间联系了村书记,表达了希望能在抗击疫情中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终于如愿做了一名记录群众信息的志愿者。

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豆梦瑶协助医护人员总共做完百户寨村一千五百多名群众的核酸检测,全村在村人数基本完成检测。百户寨村党支部和新码头镇卫生院高度肯定了豆梦瑶的志愿者工作。

 


不惧风险,冲冲冲

——法学院董尧同学

新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石家庄市藁城区成为本次疫情截止目前唯一的高风险地区。作为藁城区的一员,法学院2020级学术型研究生负责人董尧同学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到藁城区四明西社区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去。

从维持检测秩序、录入检测信息、到出入证明制作、社区志愿执勤,在仅有口罩作为防护工具的情况下,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被检测人员,协助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了多达7600余人次的核酸检验工作。

衡水市人民医院高度肯定了董尧等多名同学的志愿服务工作,并在其官方微信平台发布了董尧同学与医护人员合影。此外,董尧同学还动员家人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其父现已奔赴一线隔离点进行志愿服务工作。

 


同舟共“冀”,舍我其谁

——法学院张月同学 

2021年1月9日张月看到社区发的招募志愿者信息,第一时间拨打了报名电话。为了方便社区随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工作,1月10日张月和其他志愿者将社区每户信息进行登记。张月同学协助社区每位志愿者在志愿汇上领取志愿者专属保险。

每天早晨八点,张月和其他志愿者就在小区门口对来往进出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登记。接到居家隔离居民的求助电话,张月同学就带领其他志愿者立即去给隔离者送物资,清倒垃圾。

张月同学在此次工作中获得了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们的高度称赞,她工作认真负责,完成效率高,帮助社区进行排查工作十分严谨。

 


抗击疫情我能行

——法学院张琳同学

沧州市展开小区值班志愿工作,作为河北经贸大学学子,1月6日张琳参与志愿活动,全程佩戴口罩,主要负责引导小区进出人员戴好口罩、扫健康码、用消毒液洗手、测量体温等工作,为抗疫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面对疫情,他们不退缩,不畏惧,迎难而上,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了经贸力量。加油河北!燕赵儿女必胜!

 

(稿件来源: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