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以血换分”,父母竞赛愈演愈烈
时间:2014-09-26 15:08:40

 (新闻中心记者 杜晓峰)

    今年7月浙江浦江县出台政策:无偿献血超过4000毫升,直系子女参加中考可获得加分。如此“以血换分”的方式,并没有得到认可,在口诛笔伐的声讨中,事件逐渐升级。

    献血,本是为了满足病人急需用血的需要,帮助病危者脱离生命危险。但如今与中考分数挂钩,导致父母为提高子女的分数而去献血,那么献血到底是为了加分的不自愿之举,还是道德标准下做的好事呢?

    日前,浙江浦江县在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下,发布官方消息称:这只是为了缓解一时“血荒”的被迫之举,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公众的道德意识,积极引导公众进行无偿献血。不过将献血与加分相捆绑,功利之意也不言而喻,原本高尚的道德自觉行为却潜移默化为学生父母身心的双重负担。也许我们可以用变通的方式,比如让献血者在外出旅游、公交乘车、外出购物时享受优惠,同样可以调动居民献血的积极性。

    由于深知中高考对中国学生的重要性,许多地方政府、商家乃至公益组织轮番与其扯上关系,造成了各种加分方式饱受诟病的现象。拼爹、拼户口、拼血,都呈现着一个同样的特点——与考生关系甚微。种种加分方式将重担压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身上,他们俨然成了这一场场加分大赛最重要的选手,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家长们忙于奔波,其中不乏弄虚作假和“花钱买证”的黑色交易。家庭情况的不同导致这场加分赛的一些选手又落后在了起跑线上。

    献血和加分,本来并无联系,却意外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选拔的都是优秀的学生,而非拥有深厚家底的父母。加分政策演变成家长们的角逐,又何来真正的公平?只有从学生本身出发,在考试公平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加分,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实现相对意义上的公平。

【值班编辑:郑莉】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