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莫让同情心造就职业乞丐群体
时间:2014-09-23 16:10:23

(新闻中心记者 李碧云)


           近日,一位在京乞讨老人月收入过万的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很多人感到无比震惊。无独有偶,两年前,“西单磕头哥”一小时最多能磕出4000元,如此赚钱以至家有4辆私家车,几套北京房产。职业乞丐的一再出现,引人深思。

          我们常在地铁、天桥遇到乞丐,他们看起来生活很艰辛、可怜,然而其中有不少是职业乞丐,他们随身携带港澳通行证、护照、高档手机等物品,生活得有滋有味。他们以“残疾、重病”等为理由,选择社会阅历不丰富的学生、心肠较软的女性为对象,大多是见人磕头或磕长头来乞讨,甚至还会出现拉着孩子的衣角,来迫使家长给钱的情况。

    我们也会见到依靠拉二胡、唱歌等表演方式赚钱的残疾人士。他们虽然是真正的身有残疾,但是他们在依靠一己之能获取生活来源,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反观身体健康的职业乞丐,不去劳动、工作,而是去乞讨,不仅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侵蚀。

    职业乞丐们好吃懒做、行乞骗钱,诸如此类情况屡见报端,人们由对他们的不信任逐渐转变为对整个社会的不信任和冷漠。长此以往,社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真正的弱势群体反而得不到有效的帮助。

    除此之外,职业乞丐们为占得一个有利地盘而大打出手或者拉帮结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他们极易与社会上的拐卖儿童、圈养残疾人等非法组织甚至黑社会勾结,《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儿童被利用去乞讨的情况正在中国有些地区上演。这些职业乞丐的存在已经成为社会安全的一个严重隐患。

    同情弱者无可非议,但要学会辨别真伪,防止某些好逸恶劳的人利用公众的爱心钻空子,防止由我们的同情心造成职业乞丐的群体化。

【值班编辑:部亚南】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