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关注】再见 “大学轻松论”——访我校学子的竞赛与考证
时间:2020-11-12 08:06:38

(新闻中心讯记者 卓晔 潘思羽 刘星语)阶梯教室彻夜不熄的灯光,闭馆时图书馆门前的人群,后花园的朗朗读书声,翻不尽的群聊消息记录……这是他们在追赶时间。在轻松与疲惫的路口,他们选择了用辛苦换取内心的满足,他们将“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的种种声音抛在脑后,坚定地向前行进,通过考证和竞赛提升自己的能力,去经历更充实的大学生活,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开学数月,下半年的各类考试与竞赛逐渐拉开帷幕,我校学子为准备考证和竞赛都做了哪些努力呢?


不应该盲目考证”


 

“大学生考证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也是未来工作的敲门砖。”提及对考证的态度,文化与传播学院2019级的张玲莉这样说道。


 

返校后,她开始准备12月的英语四级考试。受疫情影响,原定于今年上半年的部分考试延期,在看到相关消息之初,她担心自己的考试也受到影响:“考试时间的推迟可能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但是长时间的备考也让我感到疲惫。”12月四级考试如期举行的通知,给了她一剂“定心针”,让她能够更加安心地投入备考之中,背单词、听听力、做真题,她在忙碌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每周抽出固定的时间复习。“四级证书是对自己英语能力的一个基本评定,对未来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都非常重视英语四级的考试成绩,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趋势下,英语学习是很重要的。”这也正是张玲莉选择报考英语四级的原因。


应届毕业生数量众多,大学生难免产生惶恐心理,尝试通过各种证书证明个人能力、提升竞争力,“大学生考证”因而成为热门话题。在“大学生必考证”的繁多名目中,大学生该如何做出选择?


“我觉得考证多了就多一条出路,有毅力考一些证还是不错的。”文化与传播学院2018级的魏晓莹说,“但盲目考证还是不要吧,结合自身的未来规划做选择比较好,与其考没用的证,还不如花时间学习一下专业课。”就读于新闻专业的她,未来规划中并没有“教师”这一项,因此她没有加入教师资格证的“备考大军”,而是通过专业课学习和实践来提升自己。


教资考试临近,文化与传播学院2018级的赖祥辉心态相对平和。他未来计划成为一名教师,因此为教资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大三学习任务较轻,有充足的时间备考,这也增添了他的信心,“尽量保持每天一到两套试卷,保持做题的手感,对背过的知识点常背常新,调整好心态。”在报考及准备方面,由于担心备考压力过大,他这次只报考了科目一和科目二,并集中准备、背诵知识点较多的科目二。


证书繁多复杂,各式各类的推荐众多,在选择时应当充分考虑个人未来职业规划及需求,有针对性地报考。赖祥辉表示,“大学生应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进行规划,依据职业需要进行考证,而不应该盲目考证。但是一部分大学生针对个人能力提高需要考证也是可取的,可以为选择其他职业作为辅助性证件。”


“既然选择了参赛,就坚持下去”


 

于晴获奖证书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是覆盖全国所有高校、面向全体高校学生、影响最大的赛事活动之一。本着锻炼自己的目的,2019级金融科技实验班的于晴在大一时参加了“互联网+”竞赛。分析比赛要求、思考计划书的方向和规划、撰写计划书大纲、完善提交,身为团队负责人的她对团队的竞赛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她依据团队成员的工作特点及擅长的方向进行分工,及时交流意见,使得团队成果“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为社会问题提供一些解决措施,并且有一定的创新点”。


除了国家级的竞赛,同学们对本专业的相关竞赛也格外关注。准备好话筒,带上摄像机和三脚架,装好航拍器,连祎涵、王艳团队走上街头,采访社会基层群众对于疫情的看法和感悟。专业对口、具有特长、兴趣一致,他们一拍即合,成为了新闻传播技能大赛无数“小分队”中的一员。在去采访之前,他们就已经讨论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计划,为他们的采访提供便利。但街头随机采访也存在一些困难,有些人不愿意被采访,只能不断地去尝试,才能找到合适的,愿意被采访的人。专业的设备,高质量的视频,取景不错的镜头,配合优秀的剪辑,最终构成了具有“高级感”的参赛作品。



连祎涵、王艳团队


入学堪堪一个月,才将状态由军训调整至日常学习,大一的新生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竞赛。面对“中华魂”征文写作,文化与传播学院大一的石美杰和李江艳选择了接受“挑战”。由于此次征文主题与科技相关,他们进行了严密的构思、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通过请教老师完善作品,以小见大,写出中国的强大与科技的发展。“写一篇征文不仅会提升文字功底,而且也会积累政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大量知识,我感觉受益匪浅。”石美杰总结道。


竞赛不只是个人的“单打独斗”,更是对协调能力和团队默契程度的考验。昏黄的灯光下,手电筒的光线格外显眼,为了达到良好的拍摄效果,他们举着手机从各个角度打光。作为班级心理剧负责人,文化与传播学院2020级的师浩月带领着王钧麟、张丹阳、白宇琦等同学,从10月1日左右开始准备拍摄。定剧本、分角色、确定摄影、着手拍摄……她们的前期工作相对顺利。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出现了拍摄角度与剪辑人员交接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剪辑过程中,许多视频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利用”,于是,剧组部分返工、剪辑师修改内容,终于做出了比较满意的成品。


在竞赛的准备过程中,总不免遇见困难,甚至可能萌生退却的念头,所预见的结果或许也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她们并未放弃,恰如于晴所说,“既然选择参加了,就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而也正是这份坚持,充实了他们的大学生活,提升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全力以赴,不要浪费第二次时间”

 


相较于部分将英语视为“学习负担”的同学,文化与传播学院2018级的果佳音更倾向于将英语四级看作大学生在英语方面应当达到的一个基础等级。重视英语学习的她在大二上学期顺利通过四级考试,回忆起自己的备考过程,她说:“相较于高中,大学在英语学习方面没有那么紧锣密鼓,自己在平常学习中可能会有所松懈,但英语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尽量不要‘断档’。”


外语教学部的吴玮老师同样强调努力奠定“基础”的重要性:“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她对同学们的四六级考试比较重视——凡是上课时涉及相关内容的,她都会提及;课后,她也准备了一些真题卷,让同学们及时完成。在备考方式的选择上,吴玮老师相信“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建议同学们从个人出发进行选择。“首先是要刷单词,这是基础;然后就是做真题,我觉得考前一个星期至少做两套真题,一定要刷题,否则没有手感。同学们在高考之后没有再经历过类似的大型考试,所以一定要做题。如果能找到一些有关考试技巧的视频也可以看一看,但首先你得有一个基础。”吴玮老师说。


奠定基础之后,掌握一定的技巧也能帮助取得理想的成绩。果佳音提示正在备考四级的同学们对做题时间进行规划,不要在难题上过多耗费时间,此外,还需要掌握做题技巧,例如阅读题可以先通过开篇和结尾段把握文章大意,再抓住题干进行分析。


考证过程自然也存在一些困难,但在拿到驾驶证之后,文化与传播学院18级的魏晓莹感慨于考证给她带来的充实与满足,“认识了很多朋友,那段时间每天早起挺辛苦,瘦了好多,要不是为了考证,我不可能在冬天6点起床”。她有些害怕开车,尤其是科三的时候有加速,“总感觉小命没在自己手里”,她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在心里默念、演练那些步骤、要点,害怕的情绪终于渐渐消退。


“报名之后就不要放弃了,可能会和日常学习有冲突,也可能带来焦虑,但是既然已经做好决定,就全力以赴不要浪费第二次时间。”果佳音说。


脚踏实地,直面困难,他们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在竞赛和考证的准备过程中学习新知、培养默契。“大学轻松论”还在耳畔回响,他们已经背上行囊,整装待发。


【值班编辑:罗方苑】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