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记者李梦琰张敬亚)“39岁”“退伍军人”“在校研究生”,当它们两两组合,无论是39岁的退伍军人,39岁的在校研究生,还是曾参军的在校研究生,都能够让人感受到这个人身上的传奇色彩。而当这三个特性集中于同一个人身上,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
“99年大阅兵,你们知道吧?”张伟微微前倾,眼中带着光,向我们讲述他的不平凡过往。
1999年,张伟中专毕业,被分配到县里参加工作,生活规律而平淡。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他会沿着这样的轨迹一直生活下去。但99年的大阅兵像一颗流星撞进他的生活,英姿飒爽的方队、炫酷的武器装备,把张伟心中对军队的向往激起。他说看完大阅兵后,内心十分震撼,就想要外出闯荡,历练一番。于是他毅然放弃“铁饭碗”,参军入伍,也特别幸运地成为了马兰基地的一名军人。
马兰基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是中国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研究中心之一,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
回忆起刚刚参军的时候,他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新疆的风。那里的风像刀子似的割在脸上、身上,让他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风如刀割”。当被问到有没有想过放弃,张伟非常坚定地说:“哪有时间想这些,军人从来都是克服困难,而不是被困难打倒,这是印在骨子里的。”强烈的紫外线、轻微的高原反应、随处出没的野生动物、迥异的饮食习惯,这些艰苦的过往,现在都被他轻轻一语带过,似乎根本不算什么,给他留下印痕更多的还是军旅生活和马兰精神。
说到马兰精神,张伟明显激动不已,我们请他特别补充介绍一下马兰基地的情况。张伟说,马兰基地被称为中国核武器“摇篮”,由当年老一辈军人和科研人员深入罗布泊西端一片戈壁滩建设而成。在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马兰基地由此始为外人所知。同时,还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集智攻关,勇攀高峰”的马兰精神。这样的钻研精神一直传承下来,张伟说在马兰基地那些已临近退休年龄的专家们,仍伏在案头,解着高数,学习外语。
也正是这种“马兰精神”一直激励着张伟,成为滋养他前进的精神动力。当我们问起他选择考研的原因时,他说:“马兰基地属于科研基地,学术氛围很浓厚,基地所有在职人员全都在努力提高自己。当我向他们表露我的考研意向时,无论是我的领导还是家人,全都特别支持我的想法,没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年纪而劝退,因为‘活到老,学到老’正是我辈应该坚持的。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不一直保持学习的劲头,怎么能承担起男人的担当,怎么能尽量为国家民族多做点贡献呢?我希望多学一些知识,多尽一份力。”
张伟中专学习的是行政管理专业,参军后自考军校,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生活中,他对法律专业十分感兴趣,就又自学考入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成为一名法理研究生。在备考期间,张伟还未退伍,为了多一点学习时间,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晚上尽量在12点前睡觉,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在所有的考研科目中,他最为头疼的是外语,每天只能在处理完工作后,抽出时间背单词、做真题。政治和专业课,在未考研前,他就很感兴趣,时常关注,因此还算得心应手。关于院校抉择,张伟考虑到经贸的法学专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法学单独成院,且毕业后就业率较高,综合实力在河北位列前茅,多方面权衡后选择了河北经贸大学。
张伟是个健谈爱笑的人,同我们谈论这起这段考研经历时,全程带笑,并没有表露出我们预想的大龄考研人的焦虑和困窘。当问起缘由时,他抿了抿嘴唇,不好意思地说道:“也许我这么说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官方,但我还是想这么说。这应该是马兰基地老一辈科研家们带给我的影响,可以说是老一辈的信仰与坚守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军队的经历让我“看不见”困难,遇到困难只会想着怎么去解决,而不是踌躇不前。我觉得这是现阶段的青年人所欠缺的一种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问题。”
记者与张伟(右一)合影
张崇,经贸法史研究生(右二),可以算得上是张伟的忘年交。两人志趣相投,经常形影不离,连这次采访都是一同前来。从张崇的口中,我们了解到因为张伟在班里年龄最大,与他相熟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为大哥。
张崇说,大哥在经贸的学习生活十分自律。早晨五点十五起床,晨读一小时,六点半左右到后花园晨练,练太极拳、耍太极剑都是大哥的拿手好戏。七点十五回到宿舍休整一番,俩人一起去一餐吃早饭,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也会尽量在十一点前睡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研二课程安排较少,两人会互相蹭对方的专业课,以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法学研究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准备法考和课题研究。张伟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为十一月份中旬的法考做准备。法学考试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张伟去年已经通过了客观题考试,今年正在筹备主观题。除了白天紧锣密鼓的学习,张伟晚上也会加班加点。我们对这样高密度高自律的学习生活感到由衷的敬佩,张伟开玩笑地跟我们说:“毕竟年龄摆在这里,不这样拼命学习,通不过法考考试,我这研究生不就白念了嘛。”
晚上在宿舍学习
提起晨练,张伟皱了皱眉头,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学生还是应该多多锻炼提高体质。尤其是女孩子,学一些防身技巧,肯定不是什么坏事。”在大哥的鼓动下,我们起了个大早来感受晨练的乐趣。
马文秀是经贸信息学院的老师,平常喜欢练太极拳锻炼身体。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与张伟相识。当我们询问马老师对张伟的看法时,马老师对他赞赏有加:“之前,我是在图书馆背后的空地上跟家属院的其他老师一起练太极,我们就是照着网上的教程随便练练,对一些理论并不是很清楚。就很偶然地在一天早上,张伟在图书馆背后的空地上看书,我们在锻炼,张伟就很热情地走过来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张伟在打太极的过程中,不时纠正我们的动作,跟我们科普太极拳的历史和气理,他是一个很博学、很热心肠的人。后来我早上锻炼的地点就转移到了后花园小亭子这边,跟张伟一起晨练。”
探讨太极知识
在整个晨练过程中,张伟都非常热心地带我们做一些基础动作,不时跟我们说太极的精髓是“松”,看似随意,实则一发而动全身,要在实战中出其不意,给对方致命一击。
看着张伟挺拔的身姿、流畅的动作,越发觉得他像扎根在新疆的白杨。参军入伍,军旅生活让他自律,马兰精神激励他不断前进,即便退伍考研,也严格要求自己,从不懈怠。他像白杨般挺拔,像白杨般坚守,只为一步一步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摄影:文佳惠)
【责任编辑:文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