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由深泉学院引发的反思
时间:2014-05-28 09:21:51

 (新闻中心记者 张丽媛 李碧云)


    日前,重庆南开中学学生彭书涵被美国深泉学院录取的消息引发网络热议,这所神秘独特的学校再次受到中国媒体的关注。深泉学院位于美国西部荒原,录取率较低,全校仅有26名学生(全是男生),正如其教学核心:“学术、劳作与自治”,该校劳动与学习相结合,学费生活费全免,学生毕业后多到世界知名大学再深造。

    该校只有两门必修课:写作与公开演讲。学生们在搜集材料过程中收获知识,形成见解;课下,学生和教授一起从事内容丰富的劳动,一周劳动量不低于20小时;校内充分自治,从录取学生到聘请教授,皆由学生们自己说了算。在这样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下,学生们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这正是深泉学院受到世界各地学子们青睐的原因。同时,此模式也击中了中国教学管理的软肋。

    学习是对学生的天职,但中国现今的教学模式多是老师把对知识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很多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不独立思考也不进行深入探究。社会上追名逐利的浮躁氛围也影响到校园,从教师到学生,越来越多的人很难安下心来做学问。

    从实际能力来看,学生在校内大多只是学习文化知识,动手能力却得不到锻炼,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洗衣、做饭等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学习高手,在步入社会后,处理实际问题的情商、能力远远不够,显然不是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据了解,被深泉学院录取的彭书涵,成绩优异,他希望被人称作“奇葩”而非“学霸”。 从他接受媒体的微访谈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爱好广泛。他曾组织全市各高中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比赛,还曾利用考试、面试等机会,一个人穷游了许多国家。正是因为这些特殊的经历,造就了如今被深泉学院录取的彭书涵。

    在笔者看来,充实的生活不是由多少个证书丰富的,我们需要的是从各方面发展锻炼自身的能力。武装自己的头脑,真正地从内而外完善自己。就像深泉学院所要培养的学生一样,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不仅为了个人未来的职业追求与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能为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而贡献力量。

【值班编辑:张宁】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