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马若月 袁冬雪)
近日,网上流传着一张照片: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前,低头念着发言稿,胡子拉茬、一身黑衣、黑布鞋、没有穿袜子。他是一名中科院院士,叫李小文。
有人说李小文像《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的天分和盖世神功。这个形容恰如其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李小文长期从事地学与遥感信息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并入选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里程碑系列”。他和他的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他的头上光环很多:美国加州大学地理学与遥感专业博士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图像处理专业硕士、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等等。但是,这些“高大上”的职称与他这次如此深受欢迎并爆红网络关系不大。
为什么我们仅仅因为一张照片就能喜欢上这位“光脚院士”?在笔者看来,是他素衣加身的朴实、胡子拉碴的亲切,更是光脚布鞋的一份真实与随性。从外表上看,这位学富五车的中科院院士与村子里端着瓷碗蹲在门口吃饭的老人,差别不大。我们喜欢光脚院士,有一部分原因是他金玉其中、朴实其外的剧烈反差。更重要的是他身上体现着无关物质的淡然和富有诗书的自信。这一切,在充满物欲的今天都显得弥足珍贵。
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追求名牌、讲究排场、注重外表,已然成为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反观我们自身,不洗头、不打扮不愿出门;衣服鞋子动辄数百,并且习以为常,不仅是颜色款式要搭配恰好,项链、挂件甚至到每个指甲的颜色都要精挑细选……那份朴素的淡然和自信在我们身上难找难寻。
我们正值读书学习和研究的黄金时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向肚里灌墨水”的欲望不够强烈,外在美难以替代内在美的持久和韵味。注意外表本无可厚非,但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丰富自身内涵。
【值班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