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赵艳)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至今,全球共有100多个国家会在这一天举办各种各样的图书宣传活动,意义在于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今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地球与我”。
国内各地纷纷举行相关活动,助力“世界读书日”。江西新华文化广场开展“多读善思”世界读书日现场有奖问答,浙江省血液中心联合某企业举办世界读书日无偿献血活动,青岛新华书店在青岛书城开展“阅读狂欢夜”活动,不仅延长营业时间,还打折卖书。当然,我们并不能只集中在这一天大范围高密度地开展读书活动,而是要横向延伸,把读书融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然而实际情况是:选择在闲暇时阅读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阅读危机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不仅阅读量在萎缩,其危害性也在增大,甚至出现了“青少年阅读不能症”。
现代的生活节奏太快,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很少有闲暇时间能坐下来读书。这是很多人对于“阅读不能”给出的解释。但是这种理由并不能站住脚。
真正对人们读书造成冲击的应该是媒体和电子设备的普及,人们把它们当做读书的替代方式,习惯使用移动客户端看推送消息,用网页浏览新闻,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的确开拓了信息展示的新维度,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造成了信息的过度消费化、娱乐化。
依赖电子设备的阅读属于“浅阅读”,不能取得真正读书的效果。网络提供的东西杂而乱,人们在瞬间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往往会麻痹了自己的思想,难以再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长此以往,判断力、思考力和表达力都会减弱。真正的读书是眼脑心相通的,对看到的进行思考,从而影响到价值观,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读书并不意味着读课本,作文书等课程书籍,也不是漫画书,快餐文化小说等消遣读物,而是独立自由地阅读,读有意义的书。弥尔顿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我校图书馆在今年4月到6月欢迎社会人士凭身份证入馆读书,我们为什么不珍惜这宝贵的资源呢?
【值班编辑: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