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记者 赵艳)
3月1日晚,10余名统一着装的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造成29人死亡、130余人受伤。民警当场击毙4名暴徒、抓获1人。各方媒体争相报道相关事实,人们也通过各种媒体自发地表达对杀戮者的愤怒,对伤者和逝者的同情与哀思。但是,有一部分言论却将此次恐怖事件归结于社会的不公。笔者认为在这大是大非面前,类似于这样“报复社会论”的言论可休矣!
恐怖分子惨无人道地杀戮手无寸铁的无辜群众,手持五六十厘米的长刀,见人就砍,小孩和老人都不放过,这充分暴露了他们反社会、反文明、反人类的本性,毫无疑问,这是一次丧失人性的恐怖袭击。而认为此类暴徒因为受到社会不公平待遇而有此举动,甚至对他们抱以同情之心的人,深思过后,不觉这样的“深究”“同情”毫无立场可言吗?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残害无辜群众的借口,这是对生命最基本的尊重,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良知。持“报复社会”观点的这些人,难道没有看到那些无辜的逝者和遍体鳞伤的伤者?难道没有听到失去亲人的家属们撕心裂肺的哭声?若不是毫无征兆的杀戮,他们的人生本不该在此画上如此残忍的句号。
由社会的不公平而产生的忿恨,本就是不正常的心理形态,又何来以此为杀戮行为脱罪的说法呢?即便面对不公平的境遇,很多人也有积极的心态和行动。有身残志坚者面对命运的不公,却同样让自己的生活精彩纷呈;有生活在偏远山区者,却也在简单快乐地生活;更有厄运当头时仍孜孜不倦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无论他们遇到怎样的不公都会坚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又怎能把这样灭绝人性的杀戮归结于“社会不公”这样可笑的借口。
此类言论的持有者自以为看到了深层次的原因,殊不知,以这样一种冷酷的高姿态来为暴徒们脱罪的言论,早已把自己推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人们投向他们的不会是关注的目光,而是深切的鄙夷。如此居心不良的传播会误导人们的认知,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更为严重的心理恐慌。
“昆明事件”的遇难者的家属正沉浸在失去亲人的无尽悲痛之中,我们应该将目光关注在事后的心理抚慰工作中。此时正是人们面临不公,心灵最脆弱的时候,勿让这样可笑的言论增添仇恨的毒液。我们当知唯有人世间的爱才能抚慰受伤的心灵,才能让处于逆境的人继续前行,唯有人世间的善才能让暴虐的杀戮无可遁形。
【责任编辑:刘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