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侯树文)
上个世纪80年代,电视机在中国还是刚刚时兴的奢侈品。而在美国,作为一种电子媒介和娱乐工具,电视机已经成为当时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的必需品。电视文化形成的公众话语模式渗入当时的政治、教育、宗教等领域,影响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发表《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中文译为《娱乐至死》)一书,在当时备受瞩目。他试图警告那些致力于依靠电视机这一新兴媒介达到传播专业知识的人,电视机绝对难当此重任。
英国小说家奥尔德斯·赫胥黎曾预言: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在《美丽新世界》中他这样描述“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基于这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告,尼尔·波兹曼似乎是在向现实的人们论证此预言的价值。
书中对美国各个时期文化名人的观点旁征博引,结合美国历史事实和当时的现状深入剖析。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人们对阅读充满热切的渴望,对知识心怀严肃的尊重。印刷时代深深扎根于铅字的公众话语模式,具有意味深长的实质内容,推崇客观和理性的思维。对比电视机时代影响下的话语模式,则呈现出支离破碎、浅尝辄止的特点。在电视媒介的影响下人们适应了没有连贯性的世界,被娱乐得麻木不仁。
尽管作者对电视机娱乐化的传播内容嗤之以鼻,但他绝非仅仅只是针对这点而进行长篇大论。事实上,很多人对“娱乐至死”的误读是作者早就预料到的。在字面上“娱乐至死”似乎是人们过度地娱乐而造成对现实的逃避和焦虑。然而作者认为电视机传播的过于娱乐化的产品对于人们来说无足轻重,因为这种产品并不会威胁到任何人或任何东西。而真正应该引起警惕的是“赋予电视很高的使命,或者把自己表现成重要文化对话的载体”。
尼尔·波兹曼对此毫不留情的批判:“电视新闻节目提供给观众的是娱乐而不是信息,这种情况的严重性不仅仅在于我们被剥夺了获得真实的信息的权利,还在于我们正在逐渐失去判断什么是信息的能力。”教育、宗教、政治等领域的人士试图利用电视作为媒介来向公众传播专业知识,而事实是电视机传播的知识与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还差之千里。然而,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却认为要同样以娱乐的姿态接受严肃的东西,并以娱乐为最终目的。这样的结果是“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娱乐至死的物种。”
忠言逆耳,在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举国狂欢,在电视机日益孱弱的今天,这样的危言似乎显得有点儿不合时宜。然而,结合近年来网民们对公共事件的解读,无论是调侃式的讽刺,还是情绪化的批判,都能察觉到网民们在表达意见时,理性思考和严肃态度的缺失。而我们静心冥思,自己是否也正沉浸在这样的娱乐方式中无法自拔,是否在书面语言表达上失去了原来的自信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所行动。
【责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