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赵艳 侯树文)
“你知道‘风光霁月’什么意思吗?”一天班上一位同学突然问我,我摇了摇头面色难堪地说:“不知道”。接着她翻开她的笔记本给我看这个词的意思。只见那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爬着”笔者似懂非懂的文字,每隔几行都有一个生僻字的拼音标注,字里行间透露着她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
无独有偶,在我校举办的一场出国留学模拟面试比赛中,一位参赛同学遇到了与笔者同样的窘境。一句从小学就烂熟于心的“春眠不觉晓”的“觉”字,竟让这位大学生在众人面前出了丑。在场担任评委的一位老师不禁发出这样的忧虑“中国大学生凭借什么样的素质来向外国传播中国文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学们对汉字音形义的学习积累绝非一日之功,汉字“健忘症”“失写症”的症状也非一朝一夕所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于脱离了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状态,大部分学生很难像上面那位同学一样,自觉地把字词句的学习纳入日常的积累当中,这是汉字健忘症、失写症的重要诱因之一。再加上大学语文从大学必修科目中逐渐淡出,更加使同学们忽略汉字音形义的积累。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对很多熟悉的词汇一知半解,甚至听写笔记都要借助手机的汉字自动生成功能,或者直接将屏幕的字体用手机拍下来。写文章传递思想不再通过笔和纸流诸笔端,与遥隔千里的朋友通讯只需通过指尖的键盘就可以将信息传达给对方。
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对学习中国汉字的虔诚之心,任何理由都不该使我们遗忘中华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生活在现代,我们当然不能否定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的社会进步,但对其过分依赖而将基本的民族文化符号渐渐遗忘,是否有负历代贤人留给我们的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近日,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卫视播出,直接触动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汉字水平,唤起国人重新重视汉字的意识。“电脑打字是我们的工作方式,但写字可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有责任把传统的美的东西继承下来。”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美兰在看过几期《中国汉字拼写大会》之后这样说道。《中国汉字拼写大会》总冠军陆佳蕾的指导老师对她的评价是“她拿到冠军不是偶然,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
身患“汉字健忘症”的我们如何肩负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值得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反思。“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笔者认为治疗中国汉字健忘症的千里之行,还要始于平常的日积月累。
【责任编辑:杨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