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吕颖超)
11月20日,燕赵新闻网对我校的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了报道。该项工程将新能源广泛应用于生活,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将太阳能资源利用在供暖领域的首例。据悉,我校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减少近2.7万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标准煤近一万吨。
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列为国家发展的“五位一体”中。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我国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不仅应理性看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应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们必须思考、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社会公众身体力行保护环境的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环保做出了巨大贡献。太阳能在今后的新能源开发利用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提供的政策环境之下,太阳能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空调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有传统能源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新事物需要在其发展中不断进行完善。利用太阳能给我们带来众多好处的同时,依然有其不足。太阳能制热虽然节能环保,但由于天气等具有不确定性,供热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此外,太阳能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由于太阳能本身的不稳定,需要额外的辅助加热设备,而辅助设备会加大投资成本,对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推广产生一定的制约。再有,本身固有的缺陷也对相应的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太阳能热利用上,有的配件尤其是水位传感器使用时间长了会失灵,这就使整个太阳能集热器的使用效果与寿命大打折扣。
目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虽然迈了一大步,但依然要看到存在的种种问题。投入成本过高等依然是制约太阳能全面普及的主要问题,需要不断努力研发新产品、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能源开发前景乐观,但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王婷婷 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