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刘畅 赵艳)
11月11日下午,由校保卫处主办的消防应急疏散、灭火演练活动在图书馆前小广场举行。该活动以“认识火灾,学会逃生”为主题,为我校11月“消防安全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拉开了序幕。
学校人员密集,消防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消防宣传和演练活动,普及消防基础知识,提高同学们预防、扑救火灾和逃生自救能力,推动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同学们对消防安全的重视、支持和落实。
近年来,高校火灾频频发生,从03年武大的断壁残垣到08年上海商院的人员伤亡,以及12年华中师大的财物尽毁,无一不使我们的校园安全之弦绷紧。学校是有特殊意义的公共场所,学生寄托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消防意识的确立和消防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保障在校学习期间的安全,对推进消防安全的社会化也有深远意义。
事实上,高校火灾隐患并非一朝一夕形成,事件频发有其深层次的缘由。首先,火灾事件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学们容易放松警惕,导致预防意识薄弱。其次,高校建筑物人员密度大,安全通道少,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容易造成疏散通道阻塞。就校内而言,一幢宿舍楼居住不下千名学生,只有两个出口用于学生日常进出,潜在危险性着实不小。再次,教职工和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自救能力较差。怀有侥幸心理的教职工和学生乱拉乱接线路,违规用电,也会导致痛心事件的发生。
俗语道:“建业千日功,火烧当日穷。”针对高校火灾频发造成的严重后果,“防患于未然”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对此,学校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同时各部门严格履行,定期检查评议。校内的宣传教育和消防设施建设亦是不可放松,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定期举行预案演练。当然,作为学校的主体人群,我们也应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意识,认真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履行自身职责,将学校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为校园消防安全尽一份力。
校园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各方的重视与努力。学校集体性的学习,同学们相互的提醒和影响,将促使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将消防安全意识扎根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