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齐素菡)
近日,重庆一名家长因儿子沉迷于玩智能手机成了近视眼,遂联系校长表示愿出资40多万元为全校学生换手机。此事一出,引起广大热议。由此,我们不得不将视线转移到被称为“大众情人”的智能手机上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每个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茁壮地成长,而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不仅降低了孩子们的视力,更使他们在对待学业时三心二意。将智能手机换成非智能手机,在笔者看来体现了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良苦用心,然而沉迷智能手机却不能简单地靠更换手机来解决。
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智能手机成为当今时代的“大众情人”。那个埋藏在小小屏幕下的世界对人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拿着一款时尚的智能手机,做着各种事情的人随处可见,和家人、和朋友的交流也因为这个掌中物而逐渐减少,在同学聚会上的欢乐场景也因为人手一个智能手机而变得冷清尴尬了许多……诸如此类现象让我们常常产生“生活在别处”的错觉。当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依赖工具,而不是面对面的口语相传时,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漠的原因也许很容易地就能找到。
手持智能手机、低头沉默的场景在大学校园中越来越普遍。教师在讲台苦口婆心地传授知识,学生在台下不亦乐乎地低着头玩手机。利用智能手机获取更多的信息、学习更多的知识是好事,然而不分何时何地一直沉迷于其中则反映了大学生不健康、懒散的学习状态。正因为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把控生活的良好能力,才会在虚拟的网络中打发时间、寻求满足感。
由此,对于当代人如何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利用得当,则为我所用;一度沉迷,则心为所役。对于智能手机风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当然不能因噎废食,对拥有者的使用作出硬性规定。而对于沉迷于其中的大学生来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职责以及自己学习的本分,尽快进入和熟悉现实生活,而不是沉迷虚拟世界不能自拔。
家长为孩子更换手机的行为,虽然显得过于简单粗暴,却体现出作为父母对孩子身心健康的担忧,为那些沉迷于掌上世界而忽略人间亲情的人敲响了警钟,更加提醒大众要善用手上的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