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记者 宋庆鹏)
近期,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了一档旨在宣扬汉字书写正确笔法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节目一经播出,由于其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再加上各类专家、央视主播的助阵,立即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同时引发了汉字书写热狂潮,引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化时代,各类电子信息产品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媒介,昔日最主要的汉字书写方式日益受到冷落,电子邮件、短信等交流方式日益代替了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使许多成年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日益退化,许多人“提笔忘字”、“陌生字增多”等现象时有发生。而且随着网络语言的崛起,传统汉语语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交流中,网络语言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传统汉语却往往面临“词不达意”的窘境。可见,汉字作为中华民族文明主要载体的功能,其内涵和书写方式需要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展现了汉字书写的魅力,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国人对传统语言文化的兴趣。比赛现场选手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令人欣慰。首先是比赛中的一些词,如东施效颦、虢国夫人、弄璋之喜等,没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很难记住。而记忆这些词,需要有深厚的文史功底,所以此次比赛有利于培养选手的阅读兴趣。其次,比赛有利于选手对汉字的造字、构词意义的理解。一些选手坦言,有的生僻字其实并不会写,但是根据字的意思去分析最终才书写正确。
此次比赛对于唤起人们对汉字的重新重视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远不是正确书写几个汉字的外形就可以的。单就汉字而言,汉字不仅包括书写正误,还包括造字法、汉字内涵、书写艺术等内容,学习汉字,需要我们多方面去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记住汉字书写笔划。否则,我们会变成学习文化知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瘸子”。
同样,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国学,更需要全社会培养一种“养静”严谨的学术之风。不少参赛选手就表示,赛前为了记住更多汉字的书写笔画,他们进行“赛前突击”,对汉语字典狂背,姑且不说这种做法本身就具有功利性,对于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方面,这也是万万不能采取的!如果把学习效果与学习过程对立来论,只注重比赛成果而忽视学习过程,那才是真正的本末倒置。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于唤起人们重新认识与学习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积极作用,是一块“学习传统文化”的敲门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素不可分割的综合体系,需要我们全方面立体地去体悟,而不是单就某一方面机械地背诵与记忆。这一点,更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