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高校体测应回归体育教育内涵
时间:2013-09-17 10:42:05

(新闻中心记者 胡婷)

    紧随着新学期生活的脚步,又到了高校学生体能测试的季节。国家教育部和各高校对大学生的体能测试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在大部分高校中,学生体能测试是否达标,直接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奖学金以及毕业证的获得息息相关。

    笔者认为,此规定虽然着眼于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然而与学生实际利益挂钩,未免使体育锻炼偏离其“更快、更高、更强”的本质内涵。

    体能测试作为一种身体素质检测制度,其出台的背景,是当代大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的残酷现实,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运动能力和自我锻炼能力。然而,对于这个规定,却有人持着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体测只是一种考试,以体测不达标不让毕业的方法来抓大学生的体质,不仅极端、功利,还显得简单、粗暴,认为这种做法对大学生不公平。高校中不乏通过各种渠道使自己度过一劫的同学,“求800米代跑三名,报酬丰厚”这样的小广告在校园内随处可见。

    事实上,很多人对体能测试考核这个规定无法理解。也许这个规定与学生的实际利益挂钩本身有失得当,但毕竟出发点是好的。它的目的在于关注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值得我们认真对待。而高校中“代跑”的现象,实则是一种弄虚作假,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助长大学校园的不正之风,其最终影响无疑是导致更加无序、不公平的环境。

    当下的社会,年轻人的体质问题让人担忧,用未老先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大学校园中因病死亡的案例也屡见不鲜。繁重的学业、艰难的就业以及出国、考研等方面的压力,再加上蔓延开来的“宅生活”,使得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虽然学校开设了体育课,但因为很多学生自身缺乏锻炼意识,加之学校管理、设备等不足,学生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少之又少。

    因此,学校应从体育本身的内涵出发,培养同学们对运动的兴趣,使同学们自愿走出宿舍和教室参加户外运动,而不仅仅是在制度上做出硬性规定。同时还应加大平日对学生锻炼的督促,增强学生健康锻炼的常识,鼓励其“端正思想、拼搏进取”的态度,养成良好生活锻炼习惯,使学生明白“功夫还是要花在平时”的道理。不要为体测而体测,而要做真正有效的身体锻炼。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