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到此一游”不只是孩子的错
时间:2013-05-30 22:21:52
(新闻中心记者 宋庆鹏)

    5月24日晚,微博上爆料,“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昊到此一游’”的言语。微博发出后,引起轩然大波。至25日晚11点,评论已达11000多条,转发达到83000多条,网上的相关评论则达数十万条,而主题词就是中国游客的“素质”。在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也有网友“人肉”出,丁×昊是南京某中学在读的初一学生等个人信息。

    “到此一游”现象在埃及“到此一游”事件之前早已屡见不鲜,长城、故宫、泰山等中国著名旅游景点都有“到此一游”的痕迹。之所以这次会引起轩然大波,无疑是因为“到此一游”这四个字出现在了外国,有人认为这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脸面,是中国人民素质低下的体现,更有甚者,将丁锦昊通过人肉搜索辱骂其为“民族耻辱”。

    笔者看来,国人出国旅游,当然代表中国人,言行举止都应注意,但将其称为“丢整个中国人的脸”无疑有扣高帽子之嫌。据统计,国内外都有外国人留下的各种旅游记号,可见“到此一游”现象在海内外也很普遍,并非中国人的“特色”。当然不可否认,“到此一游”现象暴露出当下国人综合素质与文明意识仍有待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通过人肉搜索这种“网络暴力”来辱骂一个初中生,是非常不理性的处理方式,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更容易对未成年人造成二次伤害。5月25日,丁×昊的父母主动站出来发声,在为孩子行为道歉的同时,也恳请得到改正的机会,并表示题字风波发酵后,孩子哭了一整夜。可见,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我们应该通过引导与教育等理性的方式制止而不是粗暴的打击。

    丁×昊只不过是类似现象中的一个,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我们不应该对一个未成年人大加责骂,这反映出一个社会的通病,需要全社会承担与反思。对此,加以制止与防范远比回过头来责骂一个小孩子更有现实意义。

    “到此一游”现象作为不文明的旅游现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应制止,但制止与引导方式应该建立在合情合法合理与道德的基础上,28日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文明旅游公约》就是对此最好的回应。

    作为公众的我们应该反思,重审中国传统文化与国民性,加强自我修养,提升自我素质。而家长们更应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小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树立正确的典范。我想,随着旅游制度与立法的不断完善、文物保护法的不断普及以及国家素质教育体制的不断进步,国民教育水平、综合素质会不断提高,“到此一游”这类让国人有点烦的事会越来越少。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