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之言】(一评)儿童节:孩子们总是“被过节”
时间:2013-05-28 15:40:41
(新闻中心记者 周月 胡婷)
 
    六一儿童节临近,我想各地的幼儿园和小学都在紧锣密鼓的排练着各种节目来欢度六一。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专属于儿童的节日,有些孩子就偏不“买账”。近日湖南某市一小学生致信当地教育局局长,抱怨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折腾人,天天排练耽误课程,并指出“过儿童节真是要闯一个难关,我们不要你们大人所谓的攀比与荣誉。”这样一封“小大人儿”的信不仅仅是对当地教育者,更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提醒。切莫因为其他外界因素,改变了儿童节的原有意义。

    回想我们的儿童时代,过儿童节似乎要轻松愉快得多。可在今天,儿童节变成文艺汇演,孩子们不是过节而是“被过节”,坐在台下的领导们似乎更像过节。当教育成为头等大事时,每个学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为如何提高教育而头疼不已,在此种情况下,教育出现了一种急于求成的趋向。

    教育就是个要让孩子们成为健康全面的人,这是个长远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显现的过程。而现在的教育却显得有些急功近利,有想法了、有行动了,就想着要马上有结果。关于儿童节的各种文艺汇演就是一种体现。在儿童节的前半个月甚至是一个月就开始为只有几个小时的文艺汇演做准备。这样比较下来,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得不偿失,可是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这样做呢?上文中那个小学生提到的“我们不要你们大人所谓的攀比与荣誉”似乎解释了原因。这种行为体现的不是育人的理念,而是在凸显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因而教育工作者应退居幕后,而各种文艺汇演、成果汇报,显然是把教育工作者推到了前台,虽然舞台上是能歌善舞的人才,可坐在台下的领导也只是看看,最后的重点还是落到了肯定赞扬某某校的工作。这无疑是一种教育目的的错位。

    教育的真正好坏,其实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评判的。虽然孩子们还小,但他们会在某事某刻想起曾经教过他的老师,并从内心感谢他,这才是成功的教育。因而教育应回归孩子,六一儿童节也应回归到让孩子们开心快乐上来。尽管孩子们可能还不太懂事,但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不是已经有孩子开始反抗了吗?


版权所有 河北经贸大学新闻中心
Copyright ©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投稿信箱:zhxww1022@126.com    联系电话:0311—87655719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学府路47号 | 邮编:050061

展开